海外媒体人邂逅“活力长沙” 具象感知“中国智造”脉搏

  长沙10月31日电 (张雪盈)“此次长沙之行,让我对‘中国智造’有了更具象的认知。”《菲律宾星报》记者雷尼尔·艾伦·罗达说,“黑灯工厂”里精准作业的智能机械臂和自主控制的智能系统,让他真切感受到“中国智造”的发展速度和长沙的经济活力。

  10月25日至30日,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16家海外媒体代表及外籍网络达人走进湖南长沙,探访中联智慧产业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橘子洲景区等地,感受长沙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澎湃活力与“山水洲城”的独特魅力。

海外媒体拍摄会艾灸的中医机器人。记者 杨华峰 摄

  触摸“智造”硬核实力

  从分钟级生产效率的“黑灯工厂”到专注手工智能创造的中小型企业,从精准诊脉的“AI中医”到实现文本高精度翻译的AI智能译制……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长沙正在智能赛道上不断寻觅新机,加速奔跑。数据显示,2024年长沙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369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500家。

  走进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能弹奏音乐的机器人乐队、会艾灸的中医机器人、智能的安保机器人等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吸引外媒记者纷纷驻足拍摄。“这些创新产品,能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十分便利。”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戴小同表示,马来西亚企业也需要这些创新产品来开展或拓展自己的业务,他将持续关注马中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选择图案、设计创作、刻字、高温烫画……在湖南肆玖科技有限公司,短短几分钟,一件个性鲜明的DIY文化衫便呈现在众人眼前。这种快速、便捷的创意实现方式,让柬埔寨新闻社国内外新闻部副部长耶·陈达·坎泰感到欣喜。

  “柬埔寨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和想要通过副业赚取额外收入的民众,这些激光雕刻、烫画机等小型设备,能为他们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基础。”他表示,会将这些讯息通过报道传递给国内民众,探寻双方的合作机会。

  由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的AI智能译制系统,正助力中国微短剧“出海”。“语言本地化是文化交流的关键,AI译制大有可为。”菲律宾《马尼拉标准报》记者朱莉·安·洛普说,在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制作成本,还有助于各国文化在全球传播。

  新加坡《时代财智》杂志资深记者张明亮表示,虽然此行仅走访了几家企业,但它们展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商业生态活力与创造力,这可能就是长沙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前列的关键所在。

外媒记者观看光影大剧《花开橘洲·江天暮雪》。记者 杨华峰 摄

  体验科技赋能文脉

  当古建实景光影剧场《花开橘洲·江天暮雪》演出至最后一幕,屈原的身影缓缓倒下,巨大水幕随之升起,泰国《曼谷邮报》高级记者朱塔玛斯·塔迪希姆罗姆不禁唏嘘一声,随即向讲解员了解背后的故事。

  作为“潇湘八景”文化IP的当代演绎,《花开橘洲·江天暮雪》以宋代画家宋迪创作《潇湘八景》的突破为主线,融合了戏剧、光影等多元艺术;并打破了固定座位的局限,让游客在互动角色引导下沿剧情动线行走,于亭台楼阁间“一步一景、一景一戏”,沉浸式触摸湖湘文脉。

  “整场表演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巧思。”朱塔玛斯·塔迪希姆罗姆表示,自己被这份跨越语言的美学深深打动,它完美示范了科技是如何为文化叙事服务的。

  夜幕降临,长沙湘江两岸的摩天大楼亮起绚烂灯光,勾勒出繁华都市的轮廓。近年来,长沙明确提出打造“24小时城市”目标,创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通过打造夜间文旅展演,推动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数据显示,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额的60%,位居中国前列,带动超100万人就业。

  被誉为“中国烟花之乡”的浏阳,便是其中璀璨的一笔。当地将千年火药技艺与现代光电艺术深度结合,打造出绚烂夺目的数字艺术烟花。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记者佩特萨莫·蓬蒙尼赞叹,当千年文明通过现代技术重新演绎,烟花便展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与商业价值。

2025海外媒体星城探索之旅采访团一行在长沙县金井镇体验采茶乐趣。记者 杨华峰 摄

  探寻活力城乡脉动

  走进长沙县金井镇,大片绿茶园映入眼帘,不少游客穿行其间,采茶、品茶。这座茶香飘了千年的小镇,通过探索“村企共建”创新发展模式,将茶园变成景园,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在“三棵树”茶园的高处,投资千余万元打造的“茶观天象”金井天文台已成为当地热门景点,不少游客专程来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象,感受茶田与星空的浪漫邂逅。“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老挝《万象时报》记者拉姆丰·帕桑通认为,将天文望远镜与千年茶文化巧妙融合的创想,展现了中国在科技人文融合领域的独特智慧,既能让游客了解科技与文化知识,又能带动当地民众就业。

  在长达40多米的龙窑遗址上,洞见“黑石号”遗珍烧制的辉煌;借助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了解长沙铜官窑的历史文化和制陶工艺;走访铜官老街里的陶瓷手艺人……海外媒体代表在长沙望城区铜官街道,探寻铜官窑“千年窑火”不熄的奥秘。

  有着1200余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唐代沉船“黑石号”出水文物中数万件铜官窑陶瓷制品,反映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也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走向世界的辉煌。如今,铜官老街风华依旧,路旁到处都是陶瓷元素,70余家陶艺馆里非遗大师云集、陶瓷手艺人扎根,让外媒记者在此流连忘返,并体验了制陶的乐趣。

  “长沙是一座充满活力、热情与包容的城市。”缅甸未来新闻社执行社长张翀说,这几天,他既感受到人工智能赋能日常生活的未来图景,也看到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后续他将用国际化的视频语言向世界推荐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活力之城。

  泰国公共电视台内容总监斯塔帕科恩·斯里萨鲁特瓦萨纳表示,将制作一小时的长沙专题视频,向海外展示活力中国下的长沙实践。“想让大家看到一个现代化的长沙,更看到一个有历史深度、哲学思考和未来视野的中国城市样本。”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六届海峡两岸(景德镇)青年创意集市活动举办

中国台湾网10月29日讯 近日,第六届海峡两岸(景德镇)青年创意集市活动在景德镇市举办,20名台湾青年艺术家与来自大陆各地的青年艺术家在创意碰撞与文化交流中,共赴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青春活力的文化创意盛宴。

活动合影。

在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春秋大集”现场,台湾青年艺术家带来融合宝岛风情的釉彩小物、木雕工艺品等文创作品。大家一边向往来游客介绍作品背后的灵感,一边与大陆青年创作者探讨创作技巧,从釉料调配的比例到器型设计的巧思,不同风格的创意碰撞出精彩火花。游客们驻足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不少人还当场下单。

创意集市现场。

活动期间,台湾青年艺术家们走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聆听讲解员讲述景德镇千年制瓷史,感受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漫步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触摸斑驳的老墙与古窑遗址,仿佛穿越时空,见证昔日瓷都的繁华;探访浮梁古县衙,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了解古代景德镇的行政与民生,感受历史的厚重;打卡瓷宫,被绚丽多彩、由数万片陶瓷镶嵌而成的建筑震撼,惊叹于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走进瑶里古镇,欣赏青山绿水间的古朴村落,感受陶瓷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聆听、积极提问,用镜头记录下所见所闻,深入领略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多样魅力。台湾青年艺术家们还专程参访瓷博会展馆,从传统青花、粉彩到现代艺术瓷,馆内集中展示的陶瓷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大家仔细鉴赏、轻声讨论,并与参展商交流创作理念与市场趋势。

台湾青年艺术家参观景德镇陶瓷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来景德镇,‘春秋大集’的热闹景象完全超出预期!”台湾青年童俪婷难掩兴奋,“我带来的台湾风格陶瓷小摆件很受欢迎,不少大陆朋友都来问创作思路,和他们聊创作、聊文化特别投缘。虽然两岸陶艺技法有些不同,但根子里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特别强烈。”同样是“首来族”的林宥町也满脸笑意:“在集市上不仅卖出了作品,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大陆朋友,他们特别热情。这几天逛博物馆、走古街区,更爱上了景德镇的文化氛围,回去后一定要带家人朋友再来,让他们也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台湾艺术家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体验了“春秋大集”的盛况,更深入了解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发展活力,这样的经历既珍贵又难忘,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两岸陶瓷文化交流活动。

近年来,景德镇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为两岸青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此前,海峡两岸青年创意集市活动已成功举办5届,成为两岸青年陶艺家展示才华、互学互鉴的重要纽带。未来,景德镇将继续以陶瓷文化为桥梁,推动更多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助力赣台青年心灵契合。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25海峡两岸(莆田)工艺品博览会开幕

莆田10月30日电 (郑江洛)30日,以“潮起两岸 匠心雕魂”为主题的2025海峡两岸(莆田)工艺品博览会在福建莆田开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致辞称,莆田是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要地标,凭借深厚技艺积淀与开拓精神,为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树立了典范。本届博览会搭建传统与现代创意交融的展示平台,为两岸工艺美术界提供交流合作的广阔舞台。

30日,2025海峡两岸(莆田)工艺品博览会在莆田开幕。 陈斌 摄

  博览会设有木雕、玉石、陶瓷、金属工艺文创设计等多个主题展区。台湾蜡笔王、台湾文化观光产业联盟等16家台湾工艺企业组团参展,带来的文创作品涵盖生活器物与装饰摆件,承载着两岸同源的文化记忆。

  作为展会的“实力王牌”,第十三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同步启幕。该赛事共收到全省近1400件(套)精品佳作,涵盖玉石雕、木根雕、陶瓷、漆艺等19个工艺类别,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既展现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又融入时代创新元素。

30日,游客正在参观2025海峡两岸(莆田)工艺品博览会展品。 陈斌 摄

  本次博览会将持续至11月2日,活动期间举办第十六届“艺鼎杯”木雕技能竞赛、第十一届中国泥塑造像技艺大赛、2025 “中匠杯”工艺美术作品大赛等多项赛事,以及“融合发展·产业共生”两岸工艺品采购交流会等配套活动。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