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品牌出海” 赋能江西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达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 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电子商务内生动力、创新潜力、开放活力不断释放,实现良好开局。产业电商增强产供链韧性,“生活服务平台+丝路产业带”构建多品类、多国别全球供应链,丰富国内优质供给。“出海平台+国内产业带”带动产供链上下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丝路电商推动合作共赢,电子提单签发量累计超过40万份,开展了“丝路电商惠全球”主题活动和“丝路电商过大年”拓展品质消费供给,助力品牌国货“走出去”和“丝路云品”好货“引进来”,加速构建互利共赢全球电商大市场。产业电商助推实数融合,“AI技术+数字工厂”等模式助力跨境电商提质增效。今年4月25日,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不仅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进一步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稳定外贸基本盘。

自2019年起,江西省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通过政策扶持、物流枢纽建设、产业带培育及人才培养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江西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为全国提供了示范,尤其在政策创新、生态构建和产业升级方面,对内陆省份发展跨境电商具有借鉴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明确以跨境电商为核心抓手推动外贸结构优化,重点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为了构建跨境电商产业新生态,推动江西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于2025年5月7日在南昌市举办江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交流会。促进江西与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届时,江西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全国行业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约300人将齐聚南昌,共话“数实融合·品牌出海”,赋能产业带高质量出海、数字技术重塑外贸新生态。从大会获悉,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特聘专家、国务院参事室原特约研究员左小蕾,迈富时(珍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旭隆,Temu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清勇,敦煌网集团副总裁易晰羽,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江苏苏豪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伍栋,PingPong合伙人罗永龙,重庆毛毛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本浩, 美中电商贸易协会会长谢建华,梦饷科技集团副总裁章弛等嘉宾将就复杂形势下外贸发展形势与对策、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建设等专题进行分享和研讨。

据悉,本次大会上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迈富时数字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苏州沃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豫章师范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职业技术大学、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向塘铁路口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市及相关区县等就跨境电商生态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跨境电商能力建设合作项目举办签约仪式,为南昌跨境电商注入新的活力。

同期,大会将举办“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贸易供采暨“跨境电商+产业带”招商、选品对接会,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成员单位敦煌网、新蛋集团、亚马逊全球开店、万邑通、飞书深诺、雨果跨境、彦德国际、北京维笑科技、深圳市智捷供应链、北京京拍档、厦门艺桥艺路文化艺术传播、出海帮、广东联宇物流、欧洲跨境电商平台-Voghion 、杭州思亿欧科技集团、易运盈等企业将与南昌市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带深度对接。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江西持续拓展开放通道、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优质跨境电商项目在南昌落地生根,通过打造跨境电商发展新高地,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不仅推动江西跨境电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将为全国跨境电商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经验”,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中,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日照新闻网 

华清宫携手景德镇 非遗柴窑宫喵葫芦开启传承新篇

当华清宫的霓裳羽衣化作鎏金柴窑御宝,当萌趣的宫喵家族跃然瓷面唤醒沉睡的唐韵,当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凝练出繁花似锦,2025年4月26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描金宝葫芦上留下惊艳注脚——“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是非遗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活化应用的生动实践,为华清宫打造全新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让”非遗宝物“走进日常生活的新路径。

古今融合——千年皇家园林与瓷都景德镇的梦幻联动

华清宫,这座见证了唐朝盛世繁华与浪漫爱情故事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宫廷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故事,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吸引着无数人探寻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与魅力。宫喵家族的加入,为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可爱的宫喵,以萌趣的形象再现历史的温度和灵动。

而家海窑,则由古法柴窑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家旺先生及其子胡海涛先生联手创办,传承千年不息的柴窑御瓷奥秘。本次梦幻联动诞生的宝葫芦名为“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是由八十岁高龄的胡家旺老先生亲自把桩,以福禄为核心寓意,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极致的匠心与智慧。胡海涛先生传承家海窑古法秘方,用原矿釉料手工配制,赋予陶瓷独特的色泽与质感;真金点绘、二次烧制,更是为蓝金宝葫芦增添了华贵与典雅。由90后组建的创新传承团队——凤囍福禄,立志将传统的吉祥寓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传递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

华清宫、宫喵家族、家海窑与凤囍福禄的跨界融合,不仅让古老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更通过现代创意与精湛工艺,打造出兼具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的作品,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三大创新——拥抱多元传承,探索非遗活化

一个宝葫芦的诞生经过了景德镇制瓷的72道标准工序,历时60多天,从题材融合的创新到彩色釉工艺的实验与选定,再到描金工艺与霁蓝的创新结合,四个团队分工协作,才使得这个御宝顺利诞生。

“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从命名上便充满巧思与文化底蕴:“霓裳” 一词呼应唐玄宗时期的经典舞曲《霓裳羽衣曲》以及杨贵妃的传奇典故,将华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戏狸” 则雅化宫喵形象,为葫芦赋予灵动鲜活的气质,让传统器物焕发出别样生机;“霁光鎏金” 四字精炼概括了其地理来源、独特釉色与精湛的描金工艺,尽显器物之美;“宝御福禄” 则是通过器型表达祝福,彰显出皇家气象。

家海窑胡海涛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本次合作源于我们多方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共同使命,华清宫承载盛唐气象和贵妃传奇,家海窑则是千年瓷都的非遗守护者。我们希望通过瓷与史的碰撞,让贵妃霓裳舞和宫喵家族的IP,跃然瓷上,让景德镇的窑火为西安的悠久历史注入全新的生命。这种碰撞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希望通过陶瓷语言重构盛唐美学。霁蓝如骊山夜空,描金似华清宫灯火,两地文化在器物上对话,让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非遗年轻化——多元化产品延续不熄窑火

创新性传承方面,此次合作打破传统非遗传承模式,将柴窑烧制技艺与华清宫景区文化深度融合。在保留柴窑烧制核心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华清宫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让柴窑技艺再次绽放新光彩。同时,这次活动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制作过程进行记录与传播,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非遗柴窑葫芦从原料选取、设计制作到烧制完成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以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 “华清宫景德镇千年之约” 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康宁女士携团队也送上了一份来自川渝的诚挚祝福——双面刺绣福禄吊坠。绣工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葫芦双面运用平针、套针、滚针等技法,绣出灵动瑞兽与绽放繁花,一面寓意祥瑞护佑,一面象征富贵满堂,将双面刺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研讨会上,围绕“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融合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专家们以柴窑御宝葫芦、双面刺绣葫芦吊坠等创新成果为案例,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在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碰撞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思路,也为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启发。

五一劳动节将近,把一生奉献给了柴窑技艺传承与突破的胡家旺先生,此时依然奋斗在一线,展现着热爱专注以及惊人的爆发力与韧性。他也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带来祝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西安华清宫和景德镇感受传统文化。像他一样守护非遗技艺的大师们,也需要年轻人用新思维、新方法加入接力传承的队伍,一同挖掘非遗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来源:信阳新闻网

深化文旅融合 江西进一步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南昌4月27日电 (记者 李韵涵)27日,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西省文旅融合步伐坚定,文旅消费向新向好,未来将进一步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4月27日,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南昌召开。刘力鑫 摄

  “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高世文在会上表示,2024年南昌市平均每天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2000亿元,入选“2024全球100目的地”“2024亚洲100热门目的地”,成为“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城市。

  高世文称,南昌全面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串联提升八一起义旧址群、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深入挖掘“洪州窑”遗址,开发建设梅岭景区,规划推进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打造更多居民休闲新去处和城市文化新地标。同时优化环境设施,实施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升级改造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大士院、珠宝街等老街区,城市“古韵新姿”和“烟火气”交相辉映。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时介绍,2024年江西接待国内游客近6亿人次,旅游花费近6000亿元。江西文旅业态创新不断,青年客群占六成。“全球学子嘉游赣”成为江西文旅新IP。“唱游江西”焕新升级,刀郎、周深、汪苏泷等流量明星轮番登场,去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同比增长454%。

  据了解,江西文旅部门出台提振文旅消费三十条,设立2000万元“引客入赣”专项奖补资金,全省发放文旅消费券近1.5亿元,组织特色文旅活动1.7万场,推出惠民举措2300余项。策划开展“诗旅江西”“非遗点亮生活江西行动”“龙行龘龘 乐游江西”等主题活动,设立香港、澳门江西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巩固扩大主要客源地市场。

  梅亦表示,下一步江西文旅部门将创新举办“百县百碗、百县百店、百县百街”江西“三百”文旅消费季、“百城千站”自驾游主题推广等重大活动,培育江西文旅消费十大新场景、新业态。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短剧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精品路线,拓展“奔县游”“坐馆游”“妆造游”等消费新空间,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此外,江西文旅部门还将实施“乐游江西”国内宣传推广计划,北上南下、东进西拓,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等传统客源市场,拓展京津冀、西南、西北、东北等中远程市场,实施“Discover Jiangxi”海外推广计划,深化“景区出海”行动,推出陶瓷朝圣、最美古村、客家风情、寻禅问道等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机遇香港)“中国白·德化瓷”推介会在香港举办

香港4月28日电 (记者 戴梦岚)来自“世界陶瓷之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50家陶瓷企业27日亮相2025年香港礼品及赠品展,并举办“中国白·德化瓷”(香港)推介会。其中,环保陶瓷、3D打印陶瓷等绿色科技产品吸引大批采购商关注。

4月27日,来自“世界陶瓷之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50家陶瓷企业亮相2025年香港礼品及赠品展,并举办“中国白·德化瓷”(香港)推介会。图为推介会现场主礼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德化县委书记方俊钦致辞表示,该县正推进“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建成陶瓷千亿元人民币产业集群。希望此次推介活动,促成更多贸易合作,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德化陶瓷,厚植香港和德化两地交流合作的基础。

  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县60%以上陶瓷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会现场,参展企业展品涵盖工艺瓷、日用瓷等领域,展出千余款新品。

  福建省春秋陶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昌毅对记者表示,香港是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此次来港参展,可助力企业拓展新兴和多元市场。他透露,参加第137届广交会和香港礼品及赠品展获得的反馈显示,来自欧洲、东盟和非洲等地区客户的采购意向相当强烈。

  本届香港礼品及赠品展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设有11个展馆,吸引来自31个国家及地区的4300多家参展商参与。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青在江西:“05后”台湾姑娘的赣台情缘

萍乡4月27日电 (卢梦梦)每当学校的荷花湖开满荷花,江西省萍乡市卫生学校的台生陈钰涵便要开启一年一度的“暑假迁徙”。与同学们不同,暑假对她而言,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和姐姐一起飞越台湾海峡,回到台湾新北市的家。“江西是我的成长故乡,台湾是我的血脉故乡,两个地方都让我牵挂。”这个在江西生活了15年的女孩,笑称自己是赣台“小候鸟”。

陈钰涵(右)和姐姐陈姵儒(左)在台湾南投妖怪村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2010年,4岁的陈钰涵随母亲来到江西萍乡,父亲则留在台湾工作。从读小学开始,每年暑假,她和姐姐都会踏上飞往台湾的航班。除了生活用品,两个女孩沉甸甸的行李箱里还装满了江西特产:庐山云雾茶给长辈、景德镇陶瓷杯给表姐,还有给朋友带的萍乡辣条。

  “最有趣的是帮两岸朋友‘带货’。去年台湾朋友迷上了萍乡辣条,今年大陆同学又让我带凤梨酥。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现在会觉得这份‘不一样’十分珍贵,让我有许多特殊体验和美好回忆。”陈钰涵的青春相册里,既有在日月潭的打卡影像,又有在江西“夜爬”武功山的照片。

陈钰涵在江西景德镇体验陶艺。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春节假期,陈钰涵和姐姐带着来萍乡的台湾亲人们开启了一场“萍乡漫游”。在武功山看日出;在孔庙、傩神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在步行街品尝地道萍乡小吃……“想让他们看到文字外的江西。叔叔回去后,逢人就说江西有多好玩,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而提起在台湾的时光,陈钰涵脸上也总是泛着笑容。“就像爸爸说的,我们一家人虽然住在海峡两岸,但心始终在一起。”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特别的钥匙扣,上面串着两把钥匙——一把是萍乡家里的,另一把则是台湾老家的。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陈钰涵目前正在准备学校的单招考试,未来打算继续深造。完成学业之余,她还经常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19年9月以来,她坚持每月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用于救助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我很喜欢小朋友,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这也是我选择护理专业的初衷。”陈钰涵说。

  上课铃声响起,学校的护理实训室内,陈钰涵在专注地练习静脉注射。这个“05后”台湾姑娘正用自己的方式,在红土地上描绘着别样的青春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毕加索作品亮相广西南宁 多维展现艺术巨匠非凡创造力

南宁4月26日电(张广权 陈冠言)4月26日,《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4月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布展现场,策展方向前来探馆的媒体代表讲解展品。陈冠言 摄

  本次展览以创造力为主线,设置五大单元,共展出百余件毕加索作品。这些作品涵盖其不同创作阶段,包括油画、硬笔画、版画、银盘和陶器等,多维度展现了这位艺术巨匠的非凡创造力。

  “从画家到毕加索”单元,以毕加索的早期作品为起点,追溯了他从一名传统画家成长为艺术巨匠的历程。在1907年前后,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共同开创立体主义(Cubism),打破传统单一视角的透视法则,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块面,并同时展现多个角度的观察结果,彻底改写了艺术史。

4月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布展现场,毕加索画作吸引参观者拍照。陈冠言 摄

  “和平蜕变”单元聚焦毕加索在1936年至1956年间的创作,深刻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战争时期,毕加索以夸张的线条、强烈的对比色彩和扭曲的形态,表达对战争的愤怒与痛苦。战后,毕加索的创作风格转向简洁明快,通过地中海田园风光以及和平鸽等意象,寄托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赞美。

  “灵感实验—器物”单元展示了毕加索在陶瓷艺术领域和银盘创作领域的突破性探索。在法国瓦洛里小镇,毕加索受到地中海风情的启发,创作了633件陶艺作品。他将解构主义与彩塑、绘画、拼贴等技法相结合,斗牛士、自然景致、女性形象等主题跃然陶上,色彩斑斓,形态鲜活。据悉,毕加索的银盘存世量极少,多由私人或博物馆珍藏。此次展出的1套23件银盘均由他亲自设计定制。

4月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布展现场,策展方向前来探馆的媒体代表讲解展品。陈冠言 摄

  “渐入佳境”单元呈现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风格最为多元化的时期。他深化了立体主义的探索,同时融合了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古典艺术的元素。作品色彩鲜艳饱满,构图复杂大胆,展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深度。毕加索在这一时期还致敬了委拉斯开兹、戈雅等古典大师,同时回应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永恒的毕加索”单元聚焦于毕加索晚年的创作,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在这一时期,毕加索跨越了绘画、雕塑、版画等多种媒介,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无论是抽象的表现还是具象的描绘,都能感受到他对自由与真实的永恒追求。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毕加索艺术生涯的回顾,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通过丰富的展品与精心策划的单元,观众既能领略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精神,又能发现不同文明间艺术语言的共通之处,搭建起广西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新桥梁。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3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开幕 推动茶文化普及与传播

昆明4月25日电 (记者 韩帅南)25日,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在云南昆明开幕。本届展会以“绿色云茶·天下普洱”为主题,将举办12场专业交流、新品发布和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4月25日,一位参展商在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上冲泡德昂酸茶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是中国茶业大省,世界茶树核心起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800万亩,产量58.6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202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品牌价值达83.53亿元,居第二位,品牌带动力、品牌传播力居首位;“滇红茶”品牌价值47.6亿元。普洱茶和滇红茶两大公共品牌驰名中外,成为云南茶产业的重要名片。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云南以“三茶统筹”为引领,通过政策激励和主体培养、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有效措施,实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全国第一。同时,坚持生态优先,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推动云茶产业以多元业态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我们期待与各位嘉宾共品普洱陈韵,感受‘越陈越香’的岁月馈赠;共探产业未来,在科技创新、文化融合、市场开拓中寻找合作机遇。”赖轶咏说。

4月25日,一位主播在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通过直播介绍茶产品

 本届展会面积达3万平方米,开放3个展馆,参展企业500余家,展品类型涵盖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等优质茶类,覆盖紫砂、陶瓷、茶包装、茶机械、茶技术、新式茶饮等方面。展会现场还创新打造景迈山非遗主题展示区和云南茶叶新品展示区,以沉浸式体验集中呈现景迈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云茶博览交易会自2006年首展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成为普洱茶、滇红茶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茶商、茶叶爱好者和专业买家广泛参与。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宜” 跃千年】江西丰城:洪州窑火映古今,青瓷焕彩耀未来

千年窑火,一脉相承。4月23日,“宜” 跃千年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西丰城,探寻洪州窑的复兴之路。在铁路镇洪州窑碗泥岭,古朴的泥墙黛瓦与木梁陶瓷交织,勾勒出一幅穿越时空的制瓷画卷。工坊内,匠人专注制瓷,一件件瓷质细腻、色泽纯净的青瓷悄然成型;展厅里,洪州窑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甘泰之正娓娓道来洪州窑的 “前世今生”。

洪州窑作为 “唐代六大名窑” 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其始烧于东汉,兴盛于唐,窑火延续 800 余年,因唐代地属洪州而得名。如今的 “碗泥岭” 遗址,至今保留着一座仍在使用的老龙窑,一次可容纳烧制 1000 多件陶瓷。为保护古窑,团队开设新柴窑,每年规模化柴烧 10 次左右 。2019 年,甘泰之与团队在此复烧洪州窑青瓷,将传统莲花纹与忍冬草纹融合,融入现代简约时尚设计理念,让青瓷既保留古韵,又契合当下审美。如今,他们秉持 “做精不做量” 的理念,专注技艺提升,雕琢瓷器精品。

随着洪州窑碗泥岭青瓷传承研学基地的建立,这里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新阵地。每年超 2 万人前来开展研学活动,幼儿、青少年成为主力。研学期间,参与者在制瓷师傅指导下,体验和泥、作坯、绘图等工序,感受青瓷清幽雅韵,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洪州窑的复兴之火,正于丰城多地重燃。近年来,丰城大力推进洪州窑陶瓷文化振兴,印发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研究探底工作,既传承文化技艺,又推进产业化发展,致力于让洪州窑走进寻常百姓家。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首席传承人张华青指出,丰城瓷土储量丰富、元素多样,除代表性青瓷外,更能烧制出不少于 100 种釉色,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 年 11 月,丰城市在剑邑文化博览园创建洪州窑复兴基地,打造展示、烧制、产学研、青釉研制等多个中心。基地由丰城市文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张华青担任专业指导,全面梳理文化脉络,培育本土传承人,推动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在洪州窑产学研中心,丰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们专注练习和泥、拉坯、利坯,学生李海洋便是其中一员。他表示,因对制瓷感兴趣,借助学校与基地共建契机学习技艺,毕业后还将继续深耕。而在相邻的烧制中心,烤花、压坯、烧窑等工艺融合现代化设备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两年,张华青带领团队以洪州窑原始件为依据,采集土质复烧各时期釉色,目前已成功烧制出 50 多种釉色,产品类型丰富多元。未来,这些瓷器将通过直播间、体验课、定制化服务等渠道对接市场。正如张华青所说:“每一种釉色都承载着时代的审美与哲学,通过调整配方和技艺,洪州窑的色彩世界拥有无限可能。” 当古老的洪州窑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这传承千年的窑火,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中国日报网

广交会观察:中国陶瓷企业携新品开拓多元化市场

广州4月24日电 (记者 孙秋霞)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24日正在广州举行,本期以“品质家居”为主题,中国陶瓷企业针对目标市场推出上万个新款,涵盖餐具、茶具、花瓶等品类,以期开拓多元化市场。

  中国是全球日用陶瓷生产大国,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多样化的产品种类。近年来,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对日用陶瓷需求较大,推动了中国日用陶瓷出口。

4月23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在广州开幕,图为采购商在日用陶瓷展区挑选产品

  记者在展区看到,来自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地的参展商带来了款式不一的陶瓷用品,瓷器上的贴花既有复杂的几何图案,也有简洁的线条。

  “以往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通过本届广交会,我们想拓展中东和亚洲市场,针对这些市场我们开发了一些新品,目前来自迪拜、俄罗斯、欧洲的客户已有意向下单。”潮州市海鸿陶瓷制作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洪喜珊说。

  潮州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全国陶瓷卫生洁具、日用陶瓷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2024年,潮州陶瓷产品出口货值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

  “潮州陶瓷生产工艺多样,且产能较大,具有价格优势,创新的节奏也更快。”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袁立介绍说,本届广交会该公司上新近2000款产品,在工艺和设计上均有创新,业务员一直忙着对接采购商,几乎没有停下来过,“本届广交会有很多欧美老客户过来洽谈,我们也想尝试拓展一些新兴市场”。

  香港采购商黄先生特意来到日用陶瓷展区选品。他告诉记者,公司客户以美国商超为主,他想多对比几家产品,选更多款式给客户。展馆现场也有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美国采购商。他们告诉记者,打算选购一些设计新颖和颜色丰富的陶瓷产品。

  近年来,随着海外消费者对日用陶瓷的材质、设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中国陶瓷企业不断创新,推出高端、环保、个性化的日用陶瓷。

  在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展位上,偏欧美风的窑变釉吸引采购商选购,大部分新品使用了可回收的环保泥。

  “欧美消费者比较注重产品的环保性,我们新品80%左右的材料采用的是可回收泥料。”该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黄检峰表示,陶瓷属于快消品,国外市场需求大。本届广交会公司对接了很多长期合作的欧美老客户,今后希望进一步开拓日韩、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市场。

  在广州生活了两年多的也门采购商仁杰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拿着客户提供的图片,在日用陶瓷展区选品。“中国的陶瓷既便宜,质量又好,我的客人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因此我想选一些具有中东元素的陶瓷用品。”他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西文化荟萃 广交会创意产品走俏全球

广州4月24日电 (记者 程景伟)“这条丝巾的原材料是桑蚕真丝,丝巾上的图案源自河北千年古刹毗卢寺壁画上的祥云。”河北润石珠宝饰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丽峰将一批国风潮品带到了第137届广交会二期,“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创新,把中国风和国际时尚潮流结合起来,把产品卖向全球”。

  本届广交会二期展出家居用品、礼品、装饰品等产品。记者24日探访展馆看到,中国企业用创意和设计“说话”,不少产品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

在河北润石珠宝饰品股份有限公司展位,文创丝巾、铜质书签、毗卢寺台历等富有特色的产品亮相。其中,铜质书签共有4款,分别以长信宫灯、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铜朱雀灯为原型,并设计成邮票的形式,十分实用,现场吸引不少境外采购商洽谈咨询。

  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展出清明上河图箱包,兼具西方时尚特色与中国风纹样的设计尤为吸睛。据该公司展位负责人陈彦荣介绍,该系列箱包产品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汲取灵感,通过二次创作使其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感,让古老的名画在箱包上“活”了起来。

  作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瓷器可谓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制造”。在本届广交会二期上,就有不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的陶瓷产品亮相。

  “我们带来了色釉手绘餐具、色釉窑变餐具等100多个产品,希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蔡怿沔称,该公司年产日用陶瓷产品5000多万件,主要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

  “近几年,充满个性、独具特色的新型艺术陶瓷逐渐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蔡怿沔表示,大截面隧道窑烧制工艺可以让陶瓷产品更绚丽,且具有金属质感,如今这种新式陶瓷已成为公司出口产品中的“宠儿”。

  在广交会展馆内,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和有关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的产品同台展出,中西文化特色同样浓郁,各自绚烂多彩。“我们为了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要,除了设计生产国潮特色产品,也有很多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题材的饰品,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适销对路。”郭丽峰说。

  山东临沂荣华文创藤饰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以自然材质编织而成的各类收纳用品和园艺用品,以及采用多种材质结合的节日用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称,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中东等市场。比如,针对中东市场的文化喜好,我们带来了融入其民族文化元素设计的野餐用品,以及采用木头搭配彩色棉绳设计的特色产品,受到中东采购商的喜爱。“要了解不同区域的采购商在材料、颜色、节日用品、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该负责人说。

  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时,注意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产品设计。比如,该公司在美洲市场推出的玛雅文明元素箱包系列产品,十分受欢迎。“用当地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能让当地消费者感受到对其文化的尊重和认可。”陈彦荣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