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幕!在厦门共享茶禅盛宴

伴随着从大海之滨吹来的飒爽秋风,一场充溢着禅意与茶香的文化盛宴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登场。第二十届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秋季)展览会(以下简称“厦门佛事用品展”)、2025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秋季)博览会(以下简称“厦门国际茶博会”),从今天起至20日与您相约。

这是一次商机的碰撞,也是一次技艺的切磋,更是一次茶禅文化的集中展示。在这里交织的袅袅馨香与氤氲茶香,将为金秋十月的厦门增添一份独特而美妙的气息。

从曾经单一的展会,蜕变为如今推动佛事用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商贸平台,厦门佛事用品展即将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而作为全球公认的全球茶产业采购平台,厦门国际茶博会在深耕茶行业的16年中,正努力打造涵盖全产业链的信息交流、展示交易的专业品牌盛会。

事实上,今日起亮相的并不止人们熟知的“厦门佛事用品展”和“厦门国际茶博会”,同时登场的2025厦门国际香产业(秋季)博览会、2025中国厦门国际素食暨有机产品(秋季)展览会和2025中国厦门国际茶包装设计(秋季)展览会,将与之合力形成“五展联动”的强大态势,用“展中展”的精心布局在中国的东海之滨搭建舞台、链接商机、传播文化。

一边,厦门佛事用品展展会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涵盖佛像雕塑、传统建筑及园林景观、香品香具、佛龛供具、素食产品、僧服绣品、蜡烛灯具、文创产品、工艺品、禅意书画等产业细分领域的1500多个品牌将在这里参展,预计有超过20万的四海宾朋前来赴约;另一边的厦门国际茶博会,拥有38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展会面积达8万平方米,超过1500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将在五大板块(品牌茶企展区、茶包装设计展区、茶器具展区、中国台湾展区、境外展区)参展。

展会组委会提前“剧透”展会亮点,感兴趣的市民可扫描二维码预约登记,刷身份证原件即可于10月16日-20日前往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免费逛展。

厦门佛事用品展亮点

品牌上新 传统技艺集中展示

从承载文化热度的联名IP文创,到契合现代生活的便携中式线香;从兼具实用与美学的禅意家居摆件,到蕴含匠心巧思的独特手作……众多新面孔,将在本届厦门佛事用品展上亮相。

作为全球品牌集中上新的重要平台,佛事用品展也被看作各大品牌竞相带来的年度力作的“展示橱窗”—— 根据预测,此次展会亮相的琳琅满目的新品,不仅将展现行业的最新趋势,更将形成现象级的首发效应,彰显展会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引领地位。

在客商们的眼里,通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佛事用品展已经铸就全球佛事用品商贸平台;但对文艺爱好者们而言,他们步入的展区,就是一个个澎湃着传统文化的艺术世界。雕刻、古建营造、制香、大漆、陶瓷、琉璃、景泰蓝、金银器、干漆夹苎、刺绣、缂丝、编织等数十种工艺将在展会上集结并展示,这些技艺根植于生活,凝结着代代相传的智慧,不仅是文化的活态传承,更是流动的匠心与美学。这其中,也凝聚着展会组委会办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汇聚这些散落各地的技艺,通过串联产业链、构建商贸枢纽,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

正因为如此,厦门佛事用品展作为推动佛事用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商贸平台的地位已日益凸显。

与展会同时进行的,还有精彩纷呈的配套活动:“秋日雅集”上,知名企业将与市民互动,一同触摸东方生活美学;“寻香之旅”中,展商将拿出优质香品供观众品赏;在“惊喜盲盒”时刻,成功抢到9月26日茶歇券的市民可于展会期间至B8馆茶歇区核销后,参与一次现场抽奖。

厦门国际茶博会亮点

茗企荟萃 茶香里传承非遗

“作为全球茶行业贸易的重要风向标,厦门国际茶博会将多层面、高维度、高质量展示全球茶产业盛况。”厦门国际茶博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此次展会汇聚了逾百家优质茶叶企业,涵盖黑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绿茶等六大茶类。

记者留意到,此次厦门国际茶博会特设了境外展区及中国台湾展区,在其背后是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尼泊尔、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近百家优质茶领域品牌企业及参展团。中国台湾展区的参展企业数量多、展品种类广,汇集了宝岛众多的高山好茶与富有巧思的茶器具。

展会设立的茶器具展区势必也会引发许多市民的兴趣,其汇集了来自历代名窑台湾莺歌烧、景德镇瓷器、德化白瓷等特色陶瓷茶器及金属、漆器、水晶、玻璃、琉璃等不同材质茶器具。而展会期间推出的“出诸名山·茶屿非遗”国家级非遗茶主题特展,将联合九位国家级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

18日下午,一场国家级非遗制茶大师论坛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四楼观海厅举行,四位国家级非遗制茶大师将联袂登场,以“一叶承千年·匠心续未来”为主题与市民进行分享和互动。

“展中展”抢先看

●2025厦门国际香产业(秋季)博览会

展会集结全球优质香企,展出成品香、香器具、芳香产品等,涵盖传统宗教用香到家居、个人护理、空间香氛等生活场景。

●2025中国厦门国际素食暨有机产品(秋季)展览会

逾百家参展企业将带来即食素食、素食零食、蛋类替代品、素食护理产品等丰富品类,现场还可一站吃遍素食美味。

●2025中国厦门国际茶包装设计(秋季)展览会

展会汇聚了全国近百家优质源头包装企业,涵盖纸塑、金属、玻璃、陶瓷等各类包装制品、包装原材料及机械设备等产品。

温馨提示:

1.展会免费开放,入场人员须实名登记,刷本人身份证原件入场。

2.开展时间:10月16日-19日(周四至周日)9:00-18:00 ,10月20日(周一)9:00-16:00。

3.展会地点:思明区会展路198号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更多资讯,可关注大会微信公众号: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厦门国际茶博会。

来源:厦门日报

北京市文联发布非遗丛书出版百卷成果

北京10月18日电 “七十五载文联路·百卷匠心非遗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百卷成果总结发布会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

  图为发布会现场。供图

  发布会现场,北京民协主席赵世瑜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非遗丛书编撰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民间文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他表示,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后续的非遗研究、保护工作提供了资料支撑,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为非遗“活起来”提供了经验和灵感,进一步助力北京文旅融合发展。

  非遗丛书主编石振怀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丛书编纂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提到,为了提高丛书的撰写质量,克服资料短缺的困难,许多参与丛书撰写的作者都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他们深入项目单位采访传承人及地域文史专家,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石振怀表示,编写这套丛书的定位十分清楚,就是完整记录北京市具有特色和价值的非遗项目,兼具资料性、存史性和可读性,给历史留下珍贵资料。

  活动现场,“京韵大鼓(少白派)”、“西山八大处传说”、“北京泥人张”、“通州运河船工号子”4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展演。传承人精彩的表演凸显了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使与会者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据了解,北京非遗丛书编纂工程自2012年开始启动,至今已出版100本,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等10个类别。它初步构建了系统的“非遗文化基因库”,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提供了丰富且详实的资料支撑。同时,已有29本被译成英文,受到海外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海峡两岸(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共探陶瓷文化发展

景德镇10月18日电 (朱莹)18日,2025海峡两岸(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20余名台湾陶瓷艺术家在“千年瓷都”共同探讨陶瓷文化发展。

18日,2025海峡两岸(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朱莹 摄

  台湾艺术家马芳渝说,景德镇承载着中华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令无数艺术创作者心向往之,台湾与大陆共享同样的文化根基,“陶瓷艺术家的交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切磋,更是两岸同源文化的深度互动与碰撞。”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大陆艺术家代表刘文斌看来,陶瓷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希望以瓷为媒,以心相交,在创作对话中深化理解,在技艺切磋中凝聚共识,“期待与台湾艺术家朋友一道,携手传承技艺、共创佳作。”

  “此次活动搭建了共话艺术、传承文化的桥梁,交流笔会上,艺术家共同创作,留存下这段美好而珍贵的记忆。”台湾交流团团长王丽珠说。

  景德镇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俞小平介绍,近年来,景德镇市持续推动海峡两岸在陶瓷文化、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台湾同胞在景德镇投资、创业、研学、生活创造更优环境、提供更多便利,“我们诚挚欢迎更多台湾朋友来景追梦、筑梦、圆梦。”

18日,2025海峡两岸(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图为台湾艺术家在创作。朱莹 摄

  民革江西省委会主委熊皓说,此次活动旨在为两岸陶瓷艺术家搭建对话平台,全面展现两岸陶瓷艺术的精湛技艺与创新成果,共同探讨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促进两岸在陶瓷设计、技术、市场、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此次活动由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指导,民革江西省委会主办,南昌职业大学、民革景德镇市委会承办。活动为期五天,两岸陶瓷艺术家将在景德镇、婺源、南昌等地参访交流。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