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生态遇见工业遗产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启幕

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徐婧)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11日晚在首钢园启幕。本届文化节以“山河永定·家国长安”为主题,包括一场开幕式、四项重点活动和多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主题活动,全景展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在文化传承、生态建设、产业培育和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成果。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高炉音乐会。记者 易海菲 摄

  本届文化节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市文物局、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启动仪式上,西山永定河沿线各区文旅推介片以光影为笔,串联起西山的层林尽染与永定河的蜿蜒奔腾,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生态;灯光映照高炉内壁的斑驳纹路,西山永定河的文化基因与钢铁工业的历史记忆交融,“工业遗产+山水人文”的独特气质,为嘉宾观众带来“触摸历史、对话未来”的文化体验。

  高炉音乐会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的“金名片”,已连续举办四年。2025年高炉音乐会以“山河永定·家国长安”为总纲,构建“红色追忆”与“多彩未来”上下两篇结构。音乐会在艺术呈现与技术运用上实现多重突破,让工业遗产焕发全新活力。在空间重构上,充分利用三高炉的钢铁结构,将其转化为“可呼吸的舞台”——通过灯光投影技术,让高炉本身成为“叙事载体”,让观众在声与光的包裹中感受历史与时代的对话。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高炉音乐会。记者 易海菲 摄

  首钢园三高炉南广场当天下午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市集”。民众可品尝地方风味、打卡文化地标模型,在“逛、赏、玩、购”中读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多元魅力。

  重点活动方面,石景山区计划在文化节期间举办石景山书院开院仪式活动。书院将立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历史底蕴,打造集典籍收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大众阅读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大兴区于文化节期间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全民文化季”活动,包括“新大兴 新国门 新形象”摄影主题展和“西山之巅 永定之耀”主题书画作品展,挖掘宣传永定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西山永定河的生态变迁及文旅魅力。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高炉音乐会。记者 易海菲 摄

  开幕式当天,石景山区文联与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共同策划“永定河印象”书画摄影作品展。此次展览以书画、摄影为艺术载体,通过捕捉四季更迭中的自然景致,生动展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举办期间,相关成员单位及沿线各区组织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主题赛事、文创市集、非遗活动、产业融合等,充分体现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活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化中国行丨百年守护传文脉 继往开来谱华章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故宫推出“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以物述史,全方位展现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

此次大展,从馆藏195万余件文物中遴选出书画、青铜器、玉器、陶瓷以及古代宫廷乐器等200件套国宝珍品,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清代,采用文物与档案“明暗双线”的叙事手法,以“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大篇章构建起一部立体、生动的故宫百年史。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朱鸿文:百年大展的主题就是对故宫古建筑群及其藏品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活化利用,让故宫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午门展览的核心位置,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震撼亮相。它曾在战火中流散,几经辗转,最终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得以重返故里,得到最精心的守护。从昔日皇家私藏,成为今日人民共享的文化瑰宝。同样牵动人心的,还有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作为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1958年国家将其从香港购回,藏入故宫时已有多处残破。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许彤:上面有大小破洞应该有300多处,经过了修复专家孙承枝老师凭借60余年的修复经验,通过揭裱、修补、全色又重装等,最终让古物可以说是国宝重光,然后获得新生。

东晋王珣的《伯远帖》,是王羲之家族的唯一真迹传世,其回归之路同样充满艰辛。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收购、各方捐赠等方式,入藏的28万余件文物,极大丰富了故宫收藏体系,更体现了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守护,以及故宫博物院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崭新面貌。

展览中,还特别设计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凝视”,两千多年前的青玉兽面纹璧,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与清代的金瓯永固杯,一字排开。他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寄托着国家永固、人民安康的美好祈愿。

从“一脉文渊”的薪火相传,到“百年传承”的聚散离合,再到“万千气象”的守正创新,这场大展不仅让我们看到文物之美,更让我们读懂了守护之艰辛与传承之不易。走过风雨百年,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述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