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青白瓷亮相景德镇 展宋代风雅韵致

景德镇5月21日电 (李韵涵 程万海 余乐进)20日,“唯我青白——景德镇历代青白瓷文物修复展”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开幕,110件宋代青白瓷文物和复刻文物展现宋代风雅韵致。

20日,“唯我青白——景德镇历代青白瓷文物修复展”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开幕。景德镇市委宣传部 供图

  千年不熄的窑火,孕育了景德镇璀璨的陶瓷文化。青白瓷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瑰宝,宛如“白中泛青、青中透白”的美玉,承载着宋代的风雅韵致,见证了景德镇制瓷技艺的巅峰水准,更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此次展览以“溯青白源,传非遗技”为核心,通过“器物修复”与“非遗传承”双线叙事,展现青白瓷从晚唐萌芽、宋元鼎盛到现当代复兴的完整脉络。展览用音律、图画、诗词以及文字,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宋代的茶、酒、食、香、花、文房以及居室妆奁,为观众搭建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让观众从诗词宋画中的器物看宋代生活美学,透千载时光窥宋时余晖。

  展览现场,捐修人、策展人、修复师和复刻工匠现场分享在文物修复与传承中的感悟,让观众深入了解展览台前与幕后的感人故事。同时,展览主办方举办与青白瓷有关的宋代生活雅集以及花道、茶道、香道等各类艺术沙龙和研学体验等系列活动,并将其贯穿展览始终,持续提升展览热度,使其成为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品牌活动。

  据了解,“唯我青白——景德镇历代青白瓷文物修复展”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景德镇市申遗办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承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茶香氤氲 韵承古今——第六届“美美与共”云茶会展现千年茶韵

 400摄氏度高温杀青、降温、揉捻、搓团、搓团显毫,新鲜的碧螺春茶叶在技艺熟稔的师傅手下逐渐变得干燥卷曲……

  为迎接5月21日的国际茶日,第六届“美美与共”云茶会日前在杭州举行。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视频连线,向观众详细解说展示着制茶技艺,炒茶师傅们则徒手在上百度高温的锅中翻炒茶叶,让观众对我国传统茶文化增加了了解和敬意。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更通过茶技、茶诗、茶艺、茶俗等载体,成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社会观和生态智慧。

  在现场,记者看到专业茶艺师们为来宾展示了温杯烫壶、投茶、醒茶、冲泡、出汤分茶等专业步骤,让来宾们品味到河红茶、西湖龙井茶、恩施玉露等不同茶品好滋味的同时,也观赏到优雅的茶艺。

  “我学习茶艺已经有十几年了,从小我就在茶园里长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做好传承工作。”茶艺师闫秀珂说。

  在云端,全国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视频连线,展示传统制茶技艺。直揉、重揉、复揉……江西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虞军演示河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韦洁群、石濡菲分别展示加工洞庭碧螺春、六堡茶的匠心工艺。

  茶,既包含人文,也交融科技。

  在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了新专著《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志》。该书共分三卷,系统梳理了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普查和育种成果与发展,图文并茂地收录了全国298个登记品种和186个授权新品种,以及150份野生、珍稀资源,直接服务于茶农品种选用、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与科研攻关。

  “这套书系统总结了我国茶树品种资源现状,为茶树育种、新茶园建设品种选择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该书主编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亮说。

  本届云茶会以“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球百余个分会场,汇聚全球茶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及国际友人,共同展现茶文化的多样魅力与科技创新成果,展现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美美与共”云茶会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

来源:新华社

文化中国行丨景德镇:陶瓷根脉里的新生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闻名遐迩的江西景德镇,千百年来窑火不熄。一件件精美瓷器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更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而今,一代代陶瓷匠人、艺术家、从业者们在传承陶瓷传统根脉的同时,用创新理念为古老文化赋予新生。今天的景德镇,正散发着陶瓷文化承古启新的时代魅力。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