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巡展”首站在浙江龙泉启幕

9月23日,“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巡展”首站在浙江省龙泉市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开幕。

据了解,“景德镇国际陶瓷双年展优秀作品巡展”是今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并立项的国际文化传播项目。巡展的目的是弘扬“瓷的精神”,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坚定文化自信,展示来自世界各地汇集在中国的陶瓷艺术领域的最新创作成果、分享优秀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和个案、加强学术交流,推动陶瓷文化艺术、产业以及陶瓷教育的发展,拓展人才培养的方式,激发创新的活力。

  巡展从“2021年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中甄选出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件(套)优秀作品,涵盖了陶瓷器皿、雕塑、装置、绘画、影像等艺术形式。巡展项目负责人吕品昌表示,青瓷是东方智慧的化身,是中国陶瓷文脉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选择浙江龙泉作为巡展的首站,有着重要的历史及实现意义——既是表达对龙泉青瓷发展史上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工匠们的敬意,也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和龙泉市政府合作的具体体现。“通过高质量、国际化的展览促进龙泉青瓷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为纽带,开展全方位的协同创新以及多样化的国际陶瓷艺术交流,共同打造院校与陶瓷产区合作共建的典范。”吕品昌说。

  展览期间,围绕《联系—教育与产业》主题开展了学术论坛、讲座和学院工作室艺术家创作表演三个板块的活动。国内外陶瓷高等院校及艺术研究机构的知名教授学者、著名陶艺家、陶瓷从业者、双年展获奖者代表,围绕着青瓷、艺术、教育与产业进行学术研讨。同时,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教师现场展示“陶瓷粉古彩绘画”、“陶瓷刻花”、“现代青花绘画”、“拉坯表现“、”泥塑速塑“等内容,面对面分享艺术家个人的创作理念,以及现场展示独特的工艺技术和表现手段。

  此次“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巡展(龙泉站)”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龙泉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承办,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江亚萍/文 龙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新华网

向世界,说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广体验中心暨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在迪拜华丽亮相

2023年8月5日至6日,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广体验中心暨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在迪拜华丽亮相。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符号,成为书写海外璀璨华章的新亮点!

以创新驱动开拓海外市场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特殊文化载体。今天,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高擎中国陶瓷第一民族品牌走出去的信仰火炬,延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牵手迪拜“中国城”——广深智慧广场,助力景德镇优秀陶瓷产业出海发展,同时也为广深带来了更为丰富、更有深度、更具影响的品牌内涵及产业生态。景德镇优秀陶瓷企业及优质产品以此进军阿联酋,走向国际,而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则是景德镇陶瓷企业出海的“黄金跳板”。

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将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广体验中心,以中外文化交流、陶瓷文化推广、吸引参观体验的方式提供给中外游客更为直接、更为密切、更为广泛的互动。

锚定全球市场打造国际化品牌

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布局中东,进驻全球最大商场DUBAI MALL,既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同时为景德镇陶瓷品牌出海展示展销提供了绝佳平台。

DUBAI MALL是“全球最大购物中心”,年访客量超8000万人次,囊括了全球各大知名奢侈品牌,是整个中东海湾地区及全球旅客们的“购物天堂”。世界各国素来对中国陶瓷非常喜欢和迷恋,景德镇陶瓷以中国奢侈品亮相DUBAI MALL,推动景德镇陶瓷品牌更完善的营销生态链搭建,驱动品牌外在知名度、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带领景德镇陶瓷品牌走向世界知名,使品牌升级实现“加速度”。

开展海外研学传播陶瓷文化

未来,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将继续扬帆,以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广体验的形式,邀请迪拜各大学校师生,体验陶瓷制作流程、感受陶瓷魅力,开展研学、实践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使当地居民深切感受国际瓷都陶瓷制作的历史和技艺,了解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现诚挚地向您发出邀请,欢迎前来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广体验中心/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迪拜店)做客,亲临门店感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魅力所在!

来源:中国日报

让世界艺术交融互鉴,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即将开幕

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回顾

2021年11月27日-12月11日第四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在清控人居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艺术节以“柴烧·溯源·承启”为主题,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主办。

此次展览收到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格兰、西班牙、挪威、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阿根廷、秘鲁、希腊、土耳其、克罗地亚、以色列、拉脱维亚、塞尔维亚、匈牙利、印度、新加坡、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柴烧艺术家的近230件套原创柴烧作品。组委会邀请了国内外专家评审团从中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10名、优秀奖20名、入围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此次柴烧艺术节的入选作品较往届形式更为丰富,涵盖实用生活器皿、雕塑、陶艺、装置等艺术形式;风格更为多元,有传统柴烧、吉州窑木叶天目、建窑窑变、实用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流派;既有西方当代艺术设计,又有东方传统美学设计,本次展览呈现了当代柴烧艺术的最新发展,为广大柴烧艺术爱好者提供一次国际化视野的柴烧文化之旅。

展览期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还举办了“柴烧与教育的融合”的主题论坛,旨在以陶艺教育为本,汲取世界各国在不同历史维度形成的优秀陶瓷文化,推动中国传统陶瓷柴烧艺术创新发展。

2023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

自2015年“首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举办以来,已然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专业化的柴烧艺术节,规模涵盖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亚洲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场集陶瓷文化、学术研讨、艺术交流、产区推广等功能于一身的柴烧峰会。本次柴烧艺术节以“柴烧·鉴往·致行”为主题,是在历届柴烧节的基础上,尤其是全球在经历新冠疫情后重启新生活,对过往的审视,对未来的思考,并付诸于行动。

“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于2023年9月13日至10月20日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红河州文旅产业链、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建水紫陶产业学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建水紫陶产业学院承办,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汉光陶瓷艺术馆、建水县紫陶协会、上海东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协办,并得到了几十所海内外高校及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自第二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始,组委会便邀请各大陶瓷产区联合共同举办该项陶瓷艺术盛会。目前,上海国际柴烧艺术节已经成为陶瓷学术、行业尤其是柴烧界的品牌艺术节。得益于前四届柴烧节的成功举办,组委会得到了20多所艺术院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和其它艺术机构的支持,国内(含港澳台地区)累计参展艺术家700多人次,国外参展艺术家300多人次,为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添砖加瓦,逐渐提高了柴烧艺术在国际陶瓷领域中的艺术地位。

本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组委会与云南省建水县政府合作,共同举办“2023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指导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将国内外柴烧陶艺家、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大咖齐聚一堂。本次柴烧艺术节邀请了20位国内外陶瓷艺术家将在云南建水举办为期2周的“建水紫陶国际创作营”,另有国际柴烧作品大赛、展览、柴烧专题研讨会、高校陶瓷教育研讨会、建水紫陶的推介会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

“2023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柴烧艺术节”旨在将柴烧艺术节继续做成国际影响力大、专业性强的陶瓷艺术盛会,为各国陶瓷艺术家提供文化相互交流,技艺相互切磋,谈瓷论艺的舞台。本届国际柴烧艺术节将更加凸显专业性、国际化,提升柴烧作品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将柴烧这一古老的的艺术形式与现代高校陶瓷教育结合,提升陶瓷产区结构、推动陶瓷艺术品市场,加强国际化交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将云南建水推向全国走向国际,逐步将其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陶瓷生产集散地。

来源:中国日报

“瞬间与永恒——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于青岛云上海天开幕

2023年9月15日,“瞬间与永恒——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展览开幕式于青岛新地标“青岛云上海天”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艺术家应邀出席,在369米的碧海蓝天之间欢聚。

展览共邀请了国内50位优秀陶艺家,展出80余件/组风格迥异的精彩作品,不仅展现陶瓷在今天作为个体表达的多种可能及其作为一种艺术媒介的无限潜力,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陶瓷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崭新面貌。

此次展览是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首次举办的陶瓷艺术展览,由中国著名艺术家、陶艺家白明策展,并由青岛国信集团主办,青岛国信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和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共同承办。展览结合艺术中心海天一线的绚烂光景,从作品的选择到展陈的设计,力图为观众呈现一个别开生面、五光十色、鲜活有趣的当代陶瓷艺术景观,让人们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近距离感受陶瓷艺术的丰富与美好。

策展人白明认为:“伟大而优秀的传统之所以永恒在于其自身所拥有的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古老的工艺形式或传统被继承或颠覆,予以当代个体的全新面貌。今天的陶瓷不再局限于既有的工艺,也不仅仅是容器或雕塑,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有形和无形,转化为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材料和方式,成为具有极强可塑性和融合性的综合艺术形式。

近十年里,中国的当代陶艺展览数量逐年增加,当代陶瓷艺术时常出现在一线城市、部分省会城市以及一些重要陶瓷产区的美术馆和画廊中,部分学者和策展人关注到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东方性表达,越来越多国内主要城市的重要艺术博物馆和当代艺术机构也纷纷向当代陶艺敞开大门。

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对当代艺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这一新兴、开放且时尚的当代艺术空间,能够成为中国优秀青年陶艺家的舞台,不仅有利于当代陶艺多元面貌和创造力的自由呈现,也有助于培养对陶瓷的新观看方式,增加人们对于中国今日陶艺的认识和理解。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诞生于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辉煌于华夏之美的妙悟与深情,承载着本民族几千年来对技艺的专注、对生活的热忱以及对自然的丰富想象,其朴实的静雅和高贵的温润曾俘获全世界的芳心。在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国陶艺家的作品既是对传承了几千年工匠式陶瓷体系的观念性转变,也是从艺术本体语言层面对传统陶瓷范式的瓦解,他们尝试挑战传统对人性的制约,追问陶瓷的生命活性,以个体的感知探索陶瓷艺术的创作之路,共同汇集成今日中国陶瓷的多元样貌和发展趋势,这种从本土文化与材料视角出发的艺术形式,也是为更大范围的中国当代艺术提出了一种生发于本体的、不同于西方的全新可能。

据悉,此次展览已于2023年9月9日在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开展,将一直持续至12月10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陶瓷艺术相关的体验和讲座等活动,欢迎广大观众持续关注,了解后续更多精彩。(文:魏韫浓/摄影:田梓成)

来源:中国日报

第二十四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开幕

2023年9月16日,第二十四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在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为观众正在观看展品。 河北日报记者赵 杰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9月16日上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河北省商务厅协办,唐山市人民政府、河北省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在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陶博会首次以“四展联动”“线上+线下”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对陶瓷全产业链进行展示推介,并在展览档次、参展企业和客商质量、展会活动内容及成效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立足“世界格局、中国情怀”,本届陶博会以“陶瓷全产业链‘线上+线下’永不落幕和简约、安全、精彩”为目标,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主要展示国内外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精品、陶瓷原材料、陶瓷生产设备和部件及陶瓷研发机构科技成果等,展示内容覆盖陶瓷全产业链。

本届陶博会共设置了陶瓷精品展、陶瓷工业展、陶瓷科技展和中国陶瓷名家名作评比展4个实体线下展厅和1个线上展示平台,其中,线下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共邀请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个国际和国内品牌、900余家采购商参展洽谈;“线上陶博会”为全球各地的陶瓷供应商、采购商及产业链企业,提供线上云参展、云观展以及B2B电子商务和交易服务,并在陶博会线下展览结束后,以365天常态化形式运行,继续为参展企业提供线上云展服务。

本届陶博会持续至20日,期间,还将举办招商推介暨项目和贸易签约仪式等活动,进一步加速提振唐山“北方瓷都”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唐山乃至全国陶瓷产业振兴发展。

来源:河北新闻网

“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在柏林举行

柏林9月26日电 当地时间25日晚,“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吸引了100余位嘉宾参与。

嘉宾与江西文化代表团合影。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颖如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有5000多年的用茶、种茶史,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茶叶是江西的重要国际名片,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江西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衷心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搭建起中德人民友好互通的桥梁,让更多德国朋友了解宜春、了解江西。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邓泽洲表示,本次活动全面展示了江西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及其延伸出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学理念,成为德国民众近距离感受江西茶文化魅力的窗口。愿中德双方借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谱写两地交往交流的新篇章。

  宜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邱建平结合PPT和视频,为来宾们进行了宜春文旅推介。他表示,中国自古推崇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在此诚挚地邀请德国的朋友们来江西宜春做客,尝最香的茶、赏最雅的月、度最美的假。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孙勤航在主持时表示,江西是中心今年的合作省份,双方已经合作在德举办了一系列推广江西文化和旅游的活动,取得了积极反响。希望本次活动为促进中德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当晚活动中,来自江西宜春的艺术家罗梦霓为来宾们演奏了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及对音乐的高超表现力,让来宾们听得如痴如醉,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罗梦霓琵琶独奏。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来自江西宜春的茶艺师徐小燕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茶艺表演。随后,来宾们移步至中心展厅参加“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如画江西风景独好”图片展及宜春文创展也在展厅同步展示。

  雅集活动中,徐小燕与中心特邀的柏林茶艺师余亚丽同观众展开了互动。中心厨师为本场茶文化体验活动精心制作了一口酥、豌豆黄、驴打滚等茶点。

德国观众体验茶艺。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德国观众伊薇玲女士表示,当晚的活动非常精彩,她很爱中国的茶文化,也非常喜欢琵琶这种中国传统乐器,雅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使她感到非常享受,希望有机会去江西旅游。

  本次“茶和天下”雅集江西专场暨宜春文旅推介会活动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春市人民政府、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为中心与江西省2023年部省合作项目之一。

  除本次活动外,今年中心与江西省还共同在德举办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专题月”“‘如画江西风景独好’图片展”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让德国民众有机会走近江西的大美山水,领略江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魅力·凝脂——德化白瓷精品展”亮相天津博物馆

天津9月29日电 (王在御)正值中秋、国庆“双节”到来之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节日文化盛宴,天津博物馆经过精心策划,又一新展“魅力·凝脂——德化白瓷精品展”于28日开展。至此,天津博物馆可供观众观看欣赏的展览达到13个。

图为明代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坐像。王在御 摄

该展由天津博物馆联合福建博物院共同主办,共展出204件/套德化白瓷精品,近20件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展览分为“窑火千年”“器以载道”“匠心塑韵”“梯航万里”“中外融通”“续写传奇”六个单元,通过窑址出土标本、馆藏传世精品、沉船出水同类型文物、现当代德化瓷塑作品等展品系统阐释了贯通古今的德化白瓷发展史及艺术特色。同时,结合海外博物馆收藏情况将德化白瓷这一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外销瓷名品进行了充分展示,再现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光辉篇章。

该展策展人高英爽表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交往的重要贸易品,德化窑产品外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德化陶瓷的行销足迹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西亚,再到欧洲,并深入欧洲大陆地区,引发了欧洲人民对中国陶瓷的极大追捧,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珍品’。”

图为明代德化窑白釉带座八角香炉。此类型炉被西方收藏家称为“马可·波罗香炉”。王在御 摄

  德化白瓷以质取胜,白若凝脂,其中人物瓷塑最具艺术感染力。晚明时期德化窑涌现出众多瓷塑名家,如何朝宗、林朝景、陈伟等,他们所塑各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天津博物馆在此次展览中将馆藏明何朝宗款白釉观音和首次展出的陈伟款白釉观音与福建博物院所藏精品相呼应,完整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德化瓷塑艺术瑰宝,让观众更好地领略德化白瓷经久不衰的独特韵味。

图为张晓茜女士带着孩子在展厅内欣赏精美的德化白瓷。王在御 摄

  张晓茜女士正带着孩子在展厅内欣赏精美的德化白瓷,并为其逐字解释。她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值‘双节’假期,我就带孩子来到天津博物馆熟悉历史、欣赏文物,也更新孩子的知识库。毕竟孩子才是社会的未来,要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秋、国庆假期,走进天博,共鉴德化白瓷之艺术魅力,共述无限精彩的中国故事,共续中外互通、美美与共的精神文明。(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

 9月28日上午,2023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出生地,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之都、中国花炮之都。

本次瓷博会以“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为主题,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工信厅、湖南省文旅厅、湖南省贸促会、株洲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株洲市商务局、株洲市工信局、株洲市文旅广体局、株洲市贸促会、醴陵市人民政府、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醴陵市烟花鞭炮总商会承办。

本次瓷博会展馆室内净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设陶瓷综合馆、国内陶瓷馆、醴陵陶瓷馆、国际陶瓷馆、陶瓷+产业馆、序厅等,共有标准展位1350个,总参展企业达到389家。展示内容包括国内陶瓷主产区企业的陶瓷产品、醴陵本地优秀陶瓷产品、国际参展企业陶瓷作品、高校陶瓷作品,以及陶瓷装备、电瓷、花炮和服饰等。同时,本次瓷博会将举办包含现场活动、展览展销、宣传推广、产业发展在内的4大类、24个主题活动。

本届瓷博会力争在展会模式、展会内容、展会活动等方面做到“三个突出”。

突出智慧制造。主办方计划举办第一届醴陵炻瓷创新设计大赛、先进陶瓷材料与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为企业、人才提供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的平台。

突出科技创新。瓷博会开幕式充分融合“陶瓷+新科技”,将工业科技机械臂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呈现两个“首次”——首次引入虚拟主持人“小漾”推荐醴陵陶瓷产业、首次开展“醴陵陶瓷数字印象”专区定制。

突出开放包容。打造“Let’瓷购”直播带货节,针对海外客户同步开通全英文直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加强品牌宣传,提升醴陵陶瓷品牌影响力。

醴陵市副市长尹世俊表示,该市将立足于陶瓷烟花产业特色,构建独具醴陵特色的陶瓷+烟花+旅游的新模式,着力融合陶瓷、烟花、地标、景区、节会、美食和文创等多种要素,规划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人文旅游四维一体的全域旅游体系,打响“千年瓷都 天下醴陵”城市品牌,力求将醴陵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陶博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王采怡 摄

  “相比往年,我们今年带来的瓷器制作工艺更环保,设计也更新颖。”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岩告诉记者,他们在本届陶博会上展示的瓷器作品,大多数为首次亮相。该公司先后自主研发出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华玉瓷等新材质瓷器,获得无铅釉、抗菌釉等多项发明专利。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王采怡 摄

  韩国广州市市长方世焕出席开幕式并表示,今年正值韩国广州市和淄博市开展合作交流20周年,两市曾在2003年以“陶瓷之都”为共通点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此后在青少年、体育、经济等诸多领域互动频繁。“本次陶博会为我们体验不同文化提供了契机,愿两市进一步加强友好交往,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认为,近年来,淄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陶瓷琉璃产业,已成为中国陶瓷琉璃产业转型升级、蝶变涅槃的典范。“本届陶博会科技性高、观赏性强,有利于推动全国陶瓷产业创新合作、更快发展。”

第二十三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9日在“千年瓷都”山东淄博开幕。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企业、高校、工作室参展,品鉴陶瓷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王采怡 摄

  中共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在致辞中表示,期盼更多海内外朋友,通过陶博会的“窗口”到淄博寻觅商机,成为淄博“城市发展合伙人”。“淄博将以好政策、高效率做好服务保障,用发展实绩回应青睐。”

  本届陶博会以“陶风琉韵·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置“一主五分”六个会场,总展示面积近90万平方米,将持续至9月12日。此外,本届陶博会首次设立“消费品展区”,吸引服装、食品、家具等领域的40余家企业参展,与陶瓷产品相映成辉,更好展现“好品山东·淄博美物”的深厚底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演绎五彩斑斓中国白!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预热宣传首站落地

8月4日-8月6日,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系列预热宣传之“不虚瓷行”首站落地北京朝阳合生汇,给盛夏带来了别有韵味的清爽体验。

活动现场,以海上丝绸之路图腾代表“南海一号”为设计核心,通过系列德化白瓷作品、陶瓷大师表演、“瓷国明珠”表演等互动体验,生动演绎五彩斑斓中国白,带领观众重新发现德化白瓷之美,也让年轻一代人对白瓷文化有更深了解,持续强化“中国白·德化瓷”的认知。

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北京预热宣传现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才大颖、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助理 新华舆情事业部主任董时红、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方俊钦、德化县委常委黄世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文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徐结根、中关村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白亮、hofo 高级合伙人谢勇、北京朝阳合生汇总监朱婷婷出席活动,并进行了“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北京预热宣传剪彩仪式”,通过本次“不虚瓷行”北京预热宣传活动,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的大幕正式拉开。

2023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北京预热宣传剪彩仪式

“中国白·德化瓷”跨越千年,带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自宋代以来,德化白瓷便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张“文化名片”,代表中国文化传播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中国白·德化瓷”的国际美誉持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德化县结合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一方面,提升“世界陶瓷之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更加创新的互动形式,让白瓷走进年轻一代,带动白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年轻化传承与创新。

今年,德化县重磅推出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致力于通过更加贴近年轻人的体验方式,打造德化名片、福建名片、中国名片,并引领世界陶瓷风向,让德化白瓷被更多人所了解、所喜爱。

“中国白”是德化的招牌,在当前多巴胺盛行的消费潮流之下,德化白瓷洞察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美好向往,提出“五彩斑斓中国白”主题,希望通过陶瓷周系列活动,解构从泥到艺术的中国白灵魂,和全世界对话,让更多人感受德化白瓷的创作与体验旅程,并将德化白瓷融进生活之中,进而加深人们对德化县这座“造梦工厂”伟大城市的认知。

“不虚瓷行”解构德化白瓷价值,打通“艺术”与“生活”边界

本次在北京举行的“不虚瓷行”预热活动,是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预热宣传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现场采用海上丝绸之路图腾代表“南海一号“的元素,将海洋情境、中式帆、满载德化白瓷的船体作为设计灵感,让游客走进当初发现南海一号的探索之旅,重新发现德化白瓷之美。来自文化、艺术、时尚生活等领域达人与媒体纷纷前往现场打卡,一同感受德化白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场展区共设置了陶艺演出区、白瓷作品展示区等,游客可以通过作品鉴赏、达人表演、打卡分享感受及宣传德化陶瓷文化,进一步实现艺术陶瓷生活化、生活陶瓷艺术化。

陶艺演出区的各位表演者匠心独运,“妙手生花”,在手捏瓷花表演中,匠人用瓷土创造出模仿真花的作品形态;瓷板画老师在素胚和白瓷上现场彩绘,雕塑老师演绎烧窑前的造型制作……从泥土到成型,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表演,对德化白瓷的制作工艺与过程有更立体化的了解。

在德化白瓷作品展示区,陈列着艺术瓷和日用瓷等德化白瓷作品。自明朝起德化白瓷便与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何朝宗的观音、达摩等宗教雕塑,启发着德化匠人不断创新精致工艺,并影响着后续大师作品持续将现代艺术与时尚精神相融合。

从海丝时代开始,德化就以“中国民窑,世界官窑”而闻名,出口工艺品远销海外。从艺术欣赏,到生活日用,德化白瓷贯穿其中,成为链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介质,帮助人们一面引领精神进步,另一面提升生活品质。同时,通过德化陶瓷的传递,中国文化也被海外拥有多元生活习惯的人们所了解。

千年古县蓄力创新,陶瓷千亿产业集群引领世界文化浪潮

在本次陶瓷周首站预热宣传的开幕仪式中,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方俊钦出席并致辞,他表示,德化是千年古县,是“世界陶瓷之都”,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已经形成了从瓷土开采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陶瓷产值达502亿元,创下了年均11.7%的高速增长,为德化时隔14年重返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陶瓷周,德化白瓷借助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创新体验,传递德化白瓷的价值感知,持续演绎“中国白·德化瓷”,以此为契机加深海内外年轻一代对白瓷的了解,推动白瓷走出去,加速白瓷文化“流通”起来。

2023 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将于9月19日-9月25日在德化会展中心举办,除前期“不虚瓷行”北京预热宣传、香港活动发布外,还有悦瓷盛典、登峰造瓷、乐瓷不疲三大板块,通过一年一周的时间窗口,让更多人观览3700多年的德化白瓷文化积淀以及令人惊叹的德化创作力,展现德化县自海丝时代便在世界潮流中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