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达利等23位西班牙艺术家真迹亮相山西博物院

太原5月30日电 (记者 胡健)“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30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览汇集西班牙毕加索、达利等23位艺术家的75件作品,涵盖雕塑、油画、陶瓷、混合媒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不少作品是首次来华。

  本次展览通过“瞬间印象”“美的灵感”“形与之形”“梦境现实”四个单元,系统呈现西班牙艺术的演变脉络。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西班牙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以毕加索、达利为代表的西班牙艺术家们以强烈的创新精神和革新思维,打破传统艺术框架,并以其大胆的想象力和前卫的表现手法,影响着现代艺术发展方向。

5月30日,“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图为毕加索创作的《蓝眼睛的女人》。周博浩  摄

  毕加索真迹《蓝眼睛的女人》摆放在展览C位,这也是其首次来华。据介绍,《蓝眼睛的女人》描绘了毕加索“缪斯女神”玛莉·德雷莎婉约静美的一面。毕加索当时所处的时代受战争影响,这也促使他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社会批判性。帽子在画中既是时尚元素,也被赋予身份隐喻,“戴帽子的女人”系列不仅是艺术风格的实验场,更是其情感生活的镜像。

  《长颈鹿维纳斯》是达利于20世纪中叶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以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为灵感源泉,将维纳斯的头部安置在长颈鹿的脖颈之上,同时在维纳斯胸部加入“抽屉”元素,用以象征潜意识中隐藏的欲望,展现了达利对古典美学与超现实主义的融合。

5月30日,“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图为达利创作的雕塑《长颈鹿维纳斯》。周博浩  摄

  据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主任杨芸介绍,本次展览通过艺术+新媒体+装置的呈现方式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空间,让民众在互动中感受超现实主义艺术魅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色彩、线条与构图的极致追求,更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了他们对社会、人性与梦境的多维思考。本次展览不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艺术普及与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西班牙艺术家的瓷都“慢生活”:文明在相遇中获“新生”

“你们想喝什么茶?”清明时节,景德镇的天色带着釉色般的温润,来自西班牙的艺术家欧兰(Olga Cuxart)在工作室内摆开一列自己烧制的青花瓷杯,与记者说起她的“瓷意生活”。

  2011年,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好奇,欧兰从巴塞罗那跨越山海前来景德镇求学。辗转中国各地后,欧兰选择回到景德镇,成立了陶艺工作室。

3月26日,江西景德镇,西班牙艺术家欧兰在用自己烧制的瓷器泡茶品茶。刘占昆 摄

  “我在西班牙时就对中国画感兴趣,现在创作陶瓷作品时不仅会加入西班牙风格,也更喜欢加入水墨画元素。”欧兰表示,在景德镇,艺术无国界,一件瓷器可以体现出多种文明的碰撞。

  穿过白墙斑驳的小巷,欧兰的工作室坐落在距离景德镇闹市不远处的一角,颇有曲径通幽之感。工作室门口,摆放着一排排刚晒干的泥坯。在茶室内,一排茶柜格外引人注目,里面摆放着近百只不同年代与风格的茶杯,这些都是欧兰的珍藏。

  “就像我们的妈妈做菜味道都不一样,这里的陶瓷匠人做出来的陶瓷也都不一样,在景德镇和各种不一样的艺术家与工匠交流都能有新的创作灵感。”在欧兰看来,景德镇是由无数工匠的双手托举起来的艺术殿堂,拉坯、画坯、烧窑匠人们环环相扣的协作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陶瓷艺术作品。

  谈及为何留在景德镇时,欧兰笑称:“刚来的时候没想过会留下来,但现在喜欢这里的慢节奏和艺术氛围,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可以在这里感受‘慢时光’。”

  “对我来说,着急做不出好东西。”欧兰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她用“慢哲学”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为蛇年特制的生肖瓷,也有画着敦煌壁画风格的花瓶,还有风格各异的青花瓷。

3月26日,江西景德镇,西班牙陶艺家欧兰在她的工作室里全神贯注地进行陶艺创作。刘占昆 摄

  如今的欧兰,每年有一半时间驻守景德镇创作,另一半时间游走在世界各地参加展览、寻找创作灵感。在她看来,艺术创作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灵感,文明也是在相遇与交融中,不断获得“新生”。

  “做自己想做的作品,生活简单且开心。”说起未来的计划,欧兰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始终相信最好的作品一直在路上。

  “现在的景德镇与我刚毕业那时很不一样,之前所有的匠人都专注陶瓷,现在的景德镇还涌现出了很多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例如烧玻璃、现代装置等。”欧兰注意到,如她一样,越来越多“陶艺新力量”加入景德镇。

  现如今,景德镇聚集着数千名“洋景漂”,不仅促进了中外陶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全新活力。

3月26日,江西景德镇,西班牙艺术家欧兰惊喜地发现,燕子在她租住的工作室屋檐下筑巢。刘占昆 摄

  “燕子在这筑了巢,我知道这在中国有很好的寓意。”在告别之际,欧兰欣喜地告诉记者,工作室门口这小小的生命迹象让她格外开心。在她眼中,这是景德镇给予她的温暖接纳,仿佛她已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火泥成器 大美无言 中外陶瓷艺术家用陶艺对话东西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古国,有着近万年的陶艺烧造史,并曾长期占据瓷器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回眸历史,聚焦当下,中国的陶瓷艺术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世界的陶艺家们有哪些新探索?

2023年7月12日,艺术家及嘉宾参加展览开幕仪式。当日,“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在北京清华艺术博物馆开幕。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86组件当代陶艺精品,展览将不同形态、观念和制作技术的作品并置展出。众多来自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为观众呈现当下陶艺作品的个性化魅力与独特风格,借此让观众在观赏和思考中获得差异性或均质性的认识,以展现陶艺如何在当代文化格局中谱写独特的艺术乐章。(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由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大鹏 摄)

12日,“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86组展现不同形态、观念和制作技术的海内外当代陶艺作品亮相现场,讲述了“火泥成器”在当代文化格局中谱写出的独特艺术乐章。

2023年7月12日,德国艺术家彼得拉·毕特尔的作品《水果对半切、无籽、微甜》吸引参观者好奇。

2023年7月12日,法国艺术家达尼埃拉·施拉根霍夫·埃斯考福耶的作品《凝固的时间之六》吸引参观者驻足拍摄。

走进展厅,法国艺术家达尼埃拉・施拉根霍夫・埃斯考福耶(Daniela Schlagenhauf Escoufoueyre)创作的《凝固的时间之六》便呈现在眼前,这也是展览主海报上的陶艺作品。艺术家巧妙地用陶土烧制成像丝绸一样的流线型作品,体现了陶艺的流线型美感。“陶艺本是固体,这件作品又通过艺术形态展现出柔软和流动的美感,表现了陶瓷脆弱易碎的特性。”策展人白明介绍。

白明表示,此次展览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作品为基础,联合浙江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和中国当代陶艺家的作品共同呈现。这些展品风格鲜明多样,涉及到陶艺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工艺、原料与烧制方法。“和而不同、精彩纷呈,更能体现出中外陶艺家对于‘陶瓷’这个传统媒介的当代表现方式。”

“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有美国现代陶艺大师皮特·卡拉斯(Peter Callas)的作品,也有日本当代陶艺大师寄神宗美的作品。有的艺术家用青花材料创作,如美国陶艺家朱迪特·瓦尔加(Judit Varga)的作品《我记忆中的船》和西班牙著名艺术家华金·詹切(Joaquim Chancho)的《上虞系列》等;还有的艺术家用古陶瓷的碎片为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创作,连接组合一起烧制而成,整组作品既有当代的陶瓷语言在其中,同时也是在向古典实用陶瓷致敬。”白明强调。

2023年7月12日,中国艺术家邱耿钰的作品《不是马踏匈奴》吸引参观者拍摄。

2023年7月12日,意大利艺术家玛塔·帕姆特丽的综合材料作品《泡沫》亮相展厅。

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馆长刘吉也表示,透过这些作品,从中能明显地感受到陶艺家们基于传统所做的努力与尝试。“一切新的艺术都不可能脱离传统而存在,一切新的艺术无论具有怎样的成就也无法替代传统,新艺术的日新月异恰恰构成了传统艺术与人类文明史在今天的活力。此次展览将世界艺术家的作品置于一堂,同与异、源与流、东与西的发展面貌一览无余。

2023年7月12日,参观者被荷兰艺术家艾伦·范·德·伍德带来的瓷器作品《紧密相连》吸引驻足拍摄。

刘吉说,上虞是世界青瓷的源头,“上虞青”就是在这个瓷源之地建立起来的国际陶艺中心。自2015年建立以来,中心共迎来22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位陶瓷艺术家入驻创作,收藏艺术作品1600余件,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最年轻的团体会员。

2023年7月12日,参观者在展厅内欣赏来自各国的艺术精品。

“除了当地的青瓷原材料外,中国各大陶瓷产区的原材料都可以在这个陶艺中心找到并使用。”在刘吉看来,海外艺术家在中国的陶瓷环境和中国的生活方式与文化里使用中国的泥土与原料,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感受和创作产生影响。“泥与火,成为艺术家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实现个体精神创作的媒介,他们一起创作形成了难得又神奇的联通与对话。”

来源:欧洲时报

《龙在天涯》书画展在厦门开幕

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都是龙的传人。2012年12月30日《龙在天涯》书画展在厦门文化艺术

中心博物馆举办,两岸及港澳30多位书画家的229幅佳作与厦门读者见面。

《龙在天涯》书画展由我国著名文学家张恨水长女、美国中华文化艺术同盟会主席张明明发起,继合肥、

北京之后,厦门是展出的第三站。昨日展出的有张明明、奥巴马女儿书法老师王纯杰、傅泾波的长女

傅铎若等两岸三地旅美画家的画作。内容涵盖了书法、国画、丙烯、水彩和抽象画等,风格迥异,百花

齐放。

今年恰逢中美联合公报签订40周年,海内华人共襄盛举。张明明表示,不管我们是来自北京、安徽、

台湾还是香港、澳门,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是华人,我们的根在中国,此次画展展示了这些

海外游子学习书画、继承中华传统的成果,藉由此次回国交流,也希望在发展中华文化的道路上越

走越精彩。

来自中国瓷都德化苏氏陶瓷有限公司也积极的参与了此次的活动,礼品瓷以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产

品获得组委会青睐,被大赛组委会认定为指定礼品赞助商、合作伙伴,成功协办本次大赛。

活动期间美国中华文化艺术同盟主席张明明来德化交流

目前,这批定制的礼品已经通过组委会交付到各个海外画家及嘉宾手中,产品精致秀丽,得到了参展画

家与嘉宾们的一致好评。作为专业的陶瓷礼品供应商,苏氏陶瓷有限公司一直努力做最好的陶瓷艺术礼

品并且一直努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最周到及时的业务支持。完美的工艺,精美又实际耐用的陶瓷产品不仅

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带来了较高层次的审美感受,馈赠中也提升品牌与生活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