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来看陶瓷大王的“二次创业”

 转内销观察丨外贸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来看陶瓷大王的“二次创业”

  最近,大家逛网店或线下超市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里都出现了“外贸优品”专区。今年4月以来,在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冲击下,中国外贸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挑战之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

  从今天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转内销观察》,带您看无数个“外贸优品”专区背后,外贸企业如何凭借我国超大市场应对挑战,突出重围。

  在山东临沂,有一家从事陶瓷制造60多年的外贸企业,年产值超过4亿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陶瓷大王”。企业出口的产品中,40%都销往美国市场。面对外部挑战,企业决定开拓国内市场。全新的市场,全新的渠道,这条“二次创业”路,会有哪些挑战?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这个展台,是我们的今年新上的一种技术打印的产品。

  京东京喜厨具采销经理 郭财茂:我觉得这一块的产品,基本上就很符合我们想找的一些爆品。

  记者来到企业时,正赶上电商平台的采销员帮着企业建网店。挑款式,选尺寸,看透光度,一系列选品后,3分钟时间,企业的网店就搭建完成。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重点也想向国内市场来转变,在天猫、京东开旗舰店,来缓解这些压力。

  张斌,这家陶瓷企业外贸业务负责人。美国滥施关税,让企业感到不忿的同时,还有一些措手不及。做外贸将近30年,张斌说,这样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堆在仓库价值上千万的货发不出去,仓管费、人工费每天都在支出,这让张斌压力倍增。但还有比这更棘手的事儿。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生产陶瓷的窑炉需要特定的温度,不能熄火,如果熄火以后,想回到特定的温度,需要都花费十几万。

  一边是发不出去的货,另一边是停不下来的生产线。

  等不起,也不想等。

一筹莫展之际,张斌接到了来自电商平台的电话,不到24小时,电商平台的驻企采销员已经从北京赶来,帮助企业搭建网店。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真的没有想到,京东的人会上门找到我,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出去,之前也知道国内电商发展迅速,但这次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速度。

  更让张斌没想到的是,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帮助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多方合力下,从未做过内贸的外贸企业,第一次建立起面向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

  眼看着能松口气了,张斌又遇到了新问题。

  在张斌看来,做了大半辈子的外贸生意,产品出口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等十多个国家,从宾馆瓷,再到航空瓷,每一个单品都是“王牌产品”,这销售“滑铁卢”似乎来得没有道理。

京东京喜厨具采销经理 郭财茂:很多产品都是卖往国外的,一些消费者的喜好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也会分享一些平台上现在国内比较受欢迎的款式和风格,看这些外贸企业能不能去做定向的生产。

  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消费习惯,对张斌来说,“转向”,就是走出原来的“舒适区”,开启一场艰难的跋涉。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市场确实难,再难你又怎么样呢?再难也得干,像我们生产线的窑炉一样,一点火就不能停。

  组织专门的电商团队,研究国内消费者喜好,设计更受消费者喜欢的小尺寸餐盘,推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盘子盲盒”,一系列尝试,网店的订单渐渐多起来。

  当然,“转向”并没有那么容易。

  几天前,通过网络渠道,企业拿到了一个客户的定制订单。但当对方提出具体需求后,张斌才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规格多,单量少,还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和样品即便被客户驳回十几次,但张斌却把这看作是重要的转变机遇。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这应该是我们企业年轻人最集中的地方了,我们还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就是为了培养更高端的人才队伍,现在还开发AI设计图纸,包括RP(快速成型)等新技术的应用,希望能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各种需求。

  创新设计只是张斌迈出的第一步,就在记者采访的这几天,一批新设备陆续到厂投产,小到几块钱的橡胶圈,大到几百万的自动喷墨打印机。

现在,张斌已经与十多家电商平台签订了协议,超过30家国内客户签订私人定制的订单。

  在临沂,目前从事外贸生意的企业超过1200家,当地也在积极拓展这些外贸企业的国内市场,通过打造“临沂商城”品牌、搭建商贸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各类电商人才培训补贴等十八项措施帮助企业打通新的销售渠道。

  山东省临沂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 雒晓晓:市里正在组织临沂最大的一个商场,在商场里边设立外贸优品的专区,下一步我们还要对接更多的一些商场和超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华清宫携手景德镇 非遗柴窑宫喵葫芦开启传承新篇

当华清宫的霓裳羽衣化作鎏金柴窑御宝,当萌趣的宫喵家族跃然瓷面唤醒沉睡的唐韵,当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凝练出繁花似锦,2025年4月26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描金宝葫芦上留下惊艳注脚——“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是非遗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活化应用的生动实践,为华清宫打造全新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让”非遗宝物“走进日常生活的新路径。

古今融合——千年皇家园林与瓷都景德镇的梦幻联动

华清宫,这座见证了唐朝盛世繁华与浪漫爱情故事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宫廷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故事,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吸引着无数人探寻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与魅力。宫喵家族的加入,为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可爱的宫喵,以萌趣的形象再现历史的温度和灵动。

而家海窑,则由古法柴窑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家旺先生及其子胡海涛先生联手创办,传承千年不息的柴窑御瓷奥秘。本次梦幻联动诞生的宝葫芦名为“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是由八十岁高龄的胡家旺老先生亲自把桩,以福禄为核心寓意,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极致的匠心与智慧。胡海涛先生传承家海窑古法秘方,用原矿釉料手工配制,赋予陶瓷独特的色泽与质感;真金点绘、二次烧制,更是为蓝金宝葫芦增添了华贵与典雅。由90后组建的创新传承团队——凤囍福禄,立志将传统的吉祥寓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传递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

华清宫、宫喵家族、家海窑与凤囍福禄的跨界融合,不仅让古老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更通过现代创意与精湛工艺,打造出兼具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的作品,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三大创新——拥抱多元传承,探索非遗活化

一个宝葫芦的诞生经过了景德镇制瓷的72道标准工序,历时60多天,从题材融合的创新到彩色釉工艺的实验与选定,再到描金工艺与霁蓝的创新结合,四个团队分工协作,才使得这个御宝顺利诞生。

“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从命名上便充满巧思与文化底蕴:“霓裳” 一词呼应唐玄宗时期的经典舞曲《霓裳羽衣曲》以及杨贵妃的传奇典故,将华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戏狸” 则雅化宫喵形象,为葫芦赋予灵动鲜活的气质,让传统器物焕发出别样生机;“霁光鎏金” 四字精炼概括了其地理来源、独特釉色与精湛的描金工艺,尽显器物之美;“宝御福禄” 则是通过器型表达祝福,彰显出皇家气象。

家海窑胡海涛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本次合作源于我们多方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共同使命,华清宫承载盛唐气象和贵妃传奇,家海窑则是千年瓷都的非遗守护者。我们希望通过瓷与史的碰撞,让贵妃霓裳舞和宫喵家族的IP,跃然瓷上,让景德镇的窑火为西安的悠久历史注入全新的生命。这种碰撞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希望通过陶瓷语言重构盛唐美学。霁蓝如骊山夜空,描金似华清宫灯火,两地文化在器物上对话,让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非遗年轻化——多元化产品延续不熄窑火

创新性传承方面,此次合作打破传统非遗传承模式,将柴窑烧制技艺与华清宫景区文化深度融合。在保留柴窑烧制核心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华清宫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让柴窑技艺再次绽放新光彩。同时,这次活动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制作过程进行记录与传播,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非遗柴窑葫芦从原料选取、设计制作到烧制完成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以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 “华清宫景德镇千年之约” 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康宁女士携团队也送上了一份来自川渝的诚挚祝福——双面刺绣福禄吊坠。绣工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葫芦双面运用平针、套针、滚针等技法,绣出灵动瑞兽与绽放繁花,一面寓意祥瑞护佑,一面象征富贵满堂,将双面刺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研讨会上,围绕“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融合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专家们以柴窑御宝葫芦、双面刺绣葫芦吊坠等创新成果为案例,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在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碰撞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思路,也为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启发。

五一劳动节将近,把一生奉献给了柴窑技艺传承与突破的胡家旺先生,此时依然奋斗在一线,展现着热爱专注以及惊人的爆发力与韧性。他也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带来祝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西安华清宫和景德镇感受传统文化。像他一样守护非遗技艺的大师们,也需要年轻人用新思维、新方法加入接力传承的队伍,一同挖掘非遗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来源:信阳新闻网

赣江观澜:景德镇“文化磁场”何以历久弥新?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当周杰伦的《青花瓷》响起时,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到春雨绵绵的景德镇,当典雅的钴料蓝与纯净的瓷胎白交相辉映,便成就了元青花的百年佳话。

  不过,景德镇可不只有好瓷,还有好茶、好戏,穿越悠悠的历史长河,逐渐形成瓷文化、茶文化、赣剧文化等文化瑰宝,共同形成了景德镇独具特色的“文化磁场”。

  跨圈创作古窑复烧 让陶瓷文化“活”起来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热映,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动漫形象颇受观众喜爱,走进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许克文左手持杯、右手握笔,一笔一画之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国漫人物跃然“杯”上。

  “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青花与釉下高温颜色相搭配,把绘画、书法、陶瓷结合在一起。”许克文一边创作一边介绍,《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国漫文化的代表、瓷器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与潮流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希望借此创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小小的杯子握在手中,典雅素净、温润如玉,主体部分是俏皮可爱的哪吒形象,背景则是仙气飘飘的祥云,既可以观赏把玩,也可以执杯品茗,国漫人物邂逅青花瓷,这是独具匠心的跨圈创作。

  许克文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工匠艺人的缩影。据了解,2009年起,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就提出了“历代瓷窑炼就千年瓷都,系列复烧彰显中华文明”的口号,200多位工匠艺人坚守在手工制瓷生产线上。

  经过不懈努力,古窑先后复建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等13座历代典型瓷窑,生产出不计其数的古窑复烧产品以及其他优秀文创产品,圈粉无数外地游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保持它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我们通过古窑复烧让历史‘活’起来,向世界生动讲述陶瓷故事,彰显中华文明。”文博研究馆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说。

  因势利导扬帆出海 让浮梁茶“香”起来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揭开了浮梁茶业鼎盛一时的冰山一角。

  浮梁,位于江西景德镇市。《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当时全国茶叶税收总额的八分之三。

  民国四年(1915年),“天祥”茶号的浮梁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被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

  如何擦亮浮梁茶这一“金字招牌”?浮梁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成立了茶产业发展中心,出台了“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等,每年投入1100万元推动浮梁茶产业的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相关活动,扩大“浮梁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图为浮梁茶农在采茶。程万海 摄

  2006年12月,“浮梁茶”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23年,“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3.07亿元。截至2024年,浮梁县共有茶企6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98家,茶园面积达20.65万亩,茶叶年总产量1.4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4亿元。

  随着“浮梁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江西浮梁贡茶叶有限公司、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等茶企加快扬帆出海步伐,通过自营出口、委托出口等方式,向东南亚、欧洲等地出口大宗茶800多吨,出口额突破300万美元,“浮梁茶”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香气四溢。

  中西结合改编名剧 让乐平赣剧“新”起来

  “喜今日孤王我,八十寿诞举国欢庆,怎奈是年华已逝不少年……”西方故事、中式舞美、赣剧饶河腔,这出由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创作演出的大戏,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

  为适应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适应观众的观赏习惯,赣剧《李迩王》根据中国观众审美习惯和道德观,将故事剧情假定为遥远的中国古代,强调家庭伦理道德与善良等主题。

  据了解,赣剧《李迩王》的创排,是继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赣剧院排演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杀宫遗恨》之后,古老赣剧与世界名剧的又一次握手。

图为赣剧《李迩王》剧照。乐平市赣剧团供图

  如何让传统戏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近年来,乐平市围绕“抢救一批濒危剧目、整理一批赣剧文献、推出一批赣剧精品、培养一批赣剧专才、认定一批传承基地、开展一批惠民活动”目标,不仅复排多部经典剧目、创排新剧《瓷心》等,还积极推进赣剧进校园、进乡村,全面普及推广赣剧文化。

  乐平市赣剧团团长程慧介绍,赣剧团现有演职人员66名,其中二级演(奏)员10人、三级演(奏)员36人,不仅有花脸胡海栋、花旦刘凡等“70后”中坚力量,还有花脸梁子杰、花旦刘瑛等“90后”青年力量,“80后”“90后”演员人数占总人数的60%,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接续努力,成功实现乐平赣剧薪火相传。

  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在景德镇市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上表示,将不断加强文化阐释、研究、宣讲、交流等专家队伍建设,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多领域演绎、多元化融合、多渠道展示、多语种讲解,让景德镇成为更具时代吸引力的“文化磁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