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不熄 东盟媒体人长沙铜官窑探寻“海丝”商贸盛景

  长沙10月29日电 (付敬懿)“从古代的铜官窑运输到海外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出口一直是世界一流水平。”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里,“黑石号”沉船如恒定的时间胶囊,将封存千年的海上贸易盛景打开,让《菲律宾星报》记者雷尼尔·艾伦·罗达看到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悠久历史。

2025海外媒体星城探索之旅采访团一行感受长沙铜官窑陶瓷技艺。 杨华峰 摄

  “在长沙,感受活力中国——2025海外媒体星城探索之旅”采访团29日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体验长沙铜官窑陶瓷技艺,探寻尘封千古的秘密。

  长沙铜官窑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一千多年前,一件件经过淬炼的瓷器从铜官窑出发,经湘江、入洞庭、到长江,乘上“黑石号”扬帆出海,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盛景。

  在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长达40多米的谭家坡一号龙窑被誉为保存最完整、脉络最清晰的唐代古龙窑,窑址正南北向,根据山坡的自然坡度而起伏。通过现代科技对遗址本体烧造区和制作区发掘展示,制作仿制龙窑剖面、复原沙盘还原展示,遗址公园保存并复原了制坯与烧造的完整工序。

长沙铜官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波斯、阿拉伯文化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 杨华峰 摄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内,基本陈列以“诗意的彩瓷”为主题,以考古资料为核心,运用最先进的博物馆展示手段,将文物、文献、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文字图表等完美结合,展现1200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发展历史。

  “铜官窑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讲解员杨雷说,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多彩瓷和铜红釉瓷,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诗歌、谚语等及波斯、阿拉伯文化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开创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先河,产品远销亚洲、东北非等地的29个国家和地区。

  中外商贾络绎不绝,江上樯帆云集,岸边酒肆林立,长沙铜官窑一时繁盛之极,成为集生产与销售为一体、产销两旺的陶瓷市场。如今,浓缩着千年窑火记忆的铜官老街仍静静伫立,路旁到处都是陶瓷元素,70余家陶艺馆里非遗大师云集、陶瓷手艺人扎根,将“陶都”二字刻进往来游人的心间。

  老街上,以陶瓷为主题的特色活动丰富,游客可以在这里玩陶,亲自体验一把作陶手艺人;可以“淘宝”,尽情挑选陶瓷用具,以及长沙窑陶瓷茶具、玩偶、冰箱贴、文创穿戴甲文创产品;还可以学陶,跟随陶瓷文化研学聆听千年前铜官的陶瓷风华。

  “复兴铜官陶瓷文化要紧密结合时代与市场,进行突破创新。”走进铜官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坤庭的工作室,陶艺教室里参观、研学、做陶的游客不断。15岁起就投身陶瓷领域的刘坤庭也在运营平台的协助下,在互联网上记录、分享创作过程。

  “在长沙,我看到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文化充满活力。”泰国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艾瓦里恩·安纳塔玛特说,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焕发新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个源自大唐的多彩传奇–长沙铜官窑

 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长沙窑灰青釉绿彩花卉纹枕  唐

 印尼“黑石号”沉船打捞的长沙铜官窑瓷碟上自书为“石渚孟子”,湘籍诗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烧造盛况时,也称之《石潴》。窑场衰落于五代之际,宋以后为历史所尘封,人们早已忘却当年的盛况,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为考古学家所重新发现。
       伫立长沙铜官窑窑址区,面对广袤的窑址废墟,厚厚的历史文化堆积层,自然联想起诗中描绘的情景,“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遥感当年窑场之繁忙。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势。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创烧,为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长沙窑青釉绿彩碗  宋

 长沙铜官窑瓷器的绘画丰富多彩,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为主,如花间小鸟、双凤朝阳、芦鸭戏水等。它们有的用单线勾勒,有的用彩色渲染,有的用笔泼墨,虽然构图简单,但技巧娴熟,意境精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器纹饰除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人物、园林景观外,还有不少是诗文书法,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开创了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的先河。
        长沙铜官窑的诗多是五言诗,只有少许七言诗,六言诗则少之又少。这些诗并不怎样地强调合乎韵律,也不以重用字为忌,只求意境,只求通俗,只求神韵,完全不同于四平八稳、严格韵律的馆阁体。诗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长沙窑贴花壶 唐

长沙铜官窑瓷器突破了当时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青、白瓷单一色调,以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功创烧了铜红釉瓷。这一技术的发明与掌握,是陶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世界陶瓷生产新纪元;与此同时,长沙铜官窑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谚语及产品广告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创举。
       其烧制于陶器上的诗词歌赋填补了全唐诗的不足,对研究唐代的诗词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出土的瓷器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瓷塑动物玩具极为生动,其中褐绿色彩绘人物、动植物、自然景物,图案新颖多变,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生产的瓷器除广泛流传在全国14个省外,更是远销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西亚、北非、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铜官窑作为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以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和令世人震惊的外销量,确立了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长沙窑贴花壶 唐

在湖南“文化强省”、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打造沿湘江两岸文化产业带”以及发展现代旅游业等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以长沙窑为焦点的文化、旅游等系列利好政策频频推出,系统性振兴工程已经全面展开。2006年长沙窑被列入全国一百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设,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公园已完成近2亿投资,已开园。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