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景德镇陶阳里:一眼千年 瓷都新韵

景德镇是我国的“千年瓷都”,可以说“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还保留着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见证地,被誉为景德镇的“活化石”。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陶阳里,透过这条瓷都老街的变迁,来探寻景德镇千年窑火越烧越旺的“密码”。 

景德镇拥有2000多年的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位于老城区的陶阳里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故宫95%的藏瓷烧制于此。

窑砖铺盖的小径、古风犹存的石刻、斑驳古旧的窑房……漫步陶阳里,街区布局的每一个空间都和瓷有关。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400多年历史的明清窑作群落,无不诉说着当年景德镇“沿河建窑,因窑成市”的繁华。

由瓷而生、伴瓷而兴的陶阳里,展现着瓷都老街独有的历史文化肌理。随着近年来修缮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记忆正在被“唤醒”。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徐家窑,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如今,在老师傅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老窑所承载的历史文脉和陶瓷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 在我们徐家窑的这个窑体上有这样一条红线,红线的下方是它的老窑体。而红线的上方,是我们的匠人们用一砖一砖重新垒砌起来的新窑体。如果没有这条红线,其实我们很难看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透过这个窑口,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匠人们在开窑的时候看到自己作品的那份喜悦。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不仅淬炼出光洁温润的瓷器,也刻写出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独特基因,孕育出瑰丽的中国陶瓷文化。

与徐家窑相邻的御窑厂遗址考古公园,一个个考古发掘的旧址,向人们展示着御窑厂为皇家烧造瓷器长达542年的辉煌传奇,而九个大小不一的双曲面拱体建筑组成的御窑博物馆,则陈列着从地下挖掘整理出来的一件件由碎片拼接出的精美瓷器。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 翁彦俊: 我们的所有的展品都来自于我们身后的御窑厂,通过考古挖掘出来的。当年御窑对落选品的处理制度非常严格,不合格的就要打碎还集中掩埋,所以我们能够发现这么多的碎片,并且能够把它拼对出来。这个龙缸很能代表御窑博物馆的特色。

昔日没有机会崭露头脚的瓷器,如今成为了一个个宝贵的历史见证,跨越数千年,用另一种形式绽放光彩。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每一栋建筑、每一件瓷器、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历史,包裹着“千年瓷都”的记忆传承。

千年窑火永燃不熄,传统技艺薪火相传,这里的人千百年来与陶瓷结成命运共同体,代代守护瓷都文脉。孙立新一家四代都是青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从小在陶阳里长大的他,如今每天在这里和往来游客互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瓷器的文化魅力。 寥寥数笔,一两分钟的时间,一个生动的绘画作品就呈现在了陶坯上,栩栩如生。

青花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孙立新: 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我们前人的那种光芒给我们带来的荣耀,同时也鼓励我们更好地把手艺传承好。

如今的陶阳里,依然有柴窑的烟火,有百年传承的工匠,有完整的造瓷技艺。这座用瓷器堆叠起来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或参观游览,或拜师学艺。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断被“活化”,文化自信的窑火也越燃越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 吕品昌: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大国,陶瓷也是一个最佳的载体,是一个以瓷为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最好的媒介。

来源:央视网

年轻人热衷茶文化 湖南茶文化节打开喝茶新方式

长沙4月18日电 (王建)17日至19日,第16届湖南茶文化节暨紫砂、书画、红木、根雕、陶瓷、茶具工艺品展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今年的湖南茶文化节特设全国茗茶馆、紫砂艺术区、茶器美学区等展区,为消费者提供集展、销、品、赏、逛、玩于一体的春茶盛宴。

今年的春茶。何艳飞 摄

  展会聚集来自湖南、云南、福建等全国60余个茶叶名产区的源头厂家、茶企茶商参展参会,包括以滇南古韵、黄聘号等为代表的云南普洱茶企业,以中茶、绿之韵等为代表的安化黑茶企业,以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信阳毛尖等为代表的绿茶企业,以紫芽莓、土司莓、天门郡为代表的莓茶企业。

  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曾几何时,茶被刻板地定义为中老年人的雅趣。然而当下,“新中式”风潮席卷,年轻人亦钟情于茶。马蜂窝平台大数据显示,逛茶园、品春茶成为今年春季旅行市场的“黑马”,热度高涨110%。

  近日,抖音电商发布《2024春茶消费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刚步入社会的“00后”们也开始喝茶了,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依然是平台春茶消费的主力军。

  不仅如此,新式泡茶还体现了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茶叶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绿茶、红茶,而是拓展到了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多种品类。爱茶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茶叶,让每一次泡茶都成为一次味蕾的盛宴。

  “年轻人或许并不精通茶道,但他们对茶的热爱和尊重,却是对茶文化最好的传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根植中国人内心的这一杯茶重新焕发活力。”来自福建的茶商林军说。

  本次茶文化节创新升级,让市民在春日国风茶市集中体验茶文化的潮流生活方式。切合国潮文化兴盛,主办方还把“花、艺、琴、棋、书、画、诗”等融入茶文化节。

  在宋代点茶体验活动中,茶艺师注汤击拂间,乳雾汹涌,溢盏而起,转眼之间,一盏色泽乳白的茶汤就呈现在众人眼前。观看完精彩的表演,茶友开始沉浸式感受宋韵。在氤氲的茶香中,大家共赴了一场宋式风雅之约。

  此外,本届茶文化节特举办世界绿茶采购交易大会。炒茶大师向先学、孙亚妮展示了精湛的炒茶技艺,沉浸式的炒茶体验引起现场声声惊赞。以郑求标、钱金泉、张太友等为代表的紫砂艺人则携佳作亮相。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国际陶艺学会中国会员作品展览将于12月20日开幕

“瓷路今朝— 2023国际陶艺学会中国会员作品展览暨国际陶艺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1月10日在中国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举办。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国际陶艺学会(英文简称IAC)主办,国中陶瓷艺术馆承办,并得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内多家机构协办和支持。展览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陶瓷艺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当代陶瓷艺术的合作、创新与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背景下,本次IAC中国会员作品展览将通过一批中国陶瓷艺术家的新作品,展示活跃在中国陶瓷艺术舞台上的优秀艺术家们的思考和作为。展览将充分彰显IAC中国会员的创作水平和风格特点,体现其开阔胸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及对陶瓷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

当代陶瓷艺术是一门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本次“瓷路今朝——2023IAC中国会员作品展览”所展出的优秀作品,不仅将创造性地展示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反映当今的时代特征,也彰显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据介绍,本次展览已有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80多名会员踊跃报名参展,吕品昌、刘正、朱乐耕、黄春茂、郑宁、刘润福、戴雨享等众多著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上精彩亮相。

据悉,本次展览期间还将举行陶艺高端学术论坛,展览和论坛将首次利用元宇宙技术向全球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中国IAC会员可赴北京参加线下开幕式及学术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IAC会员可登入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元宇宙展览馆线上参会。学术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外陶瓷艺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国际陶艺学会(英文简称IAC),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官方合作机构,代表世界当代陶艺的最高水平。学会的宗旨是通过世界陶艺交流,鼓励文化融洽,为陶艺家、博物馆、画廊、收藏家、学校及其他专业机构提供交流和沟通机会,促进当代陶艺的发展。国际陶艺学会共有1000多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代表着来自各大洲的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国有113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其中包括港澳台地区)。

协办支持机构:

来源:中国日报网

第15届北京茶博会开幕 北方茶展盛况再现

2023年8月17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琳琅满目的茶叶、茶器具、紫砂、茶服等展品与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吸引了众多茶消费者与行业专业人士前来参观。

“秀”出品牌魅力 提振北方茶市场

作为老牌北方茶叶大展,北京茶博会是全国茶品牌云集、展示品牌魅力、挖掘商机促成合作之地。近500家茶相关品牌汇聚一堂,近20000万平方米的展厅中茶香四溢、热闹非凡。

活动当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活动区,安康紫阳、甘肃文县等茶区相继登台推介,展示产区茶品牌与茶品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品鉴、采购、洽谈。

北方茶展盛况再现 现场观众热情依旧

在第15届北京茶博会展会现场,展商们为观众冲泡着杯杯香茗,尽情展现自家产品的色香味。同一种茶,现场可以喝到不同产区、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的茶品,众多观众时时举杯品茗,沉醉于自己喜爱的茶品之中。

与茶香四溢的茶叶区相比,在茶器具、茶服展区,各式各色的茶服、银壶、茶杯、盖碗、茶具、茶装饰品等同台竞技,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本届北京茶博会将持续到20日,持续打造“中国风茶博会”品牌,后续将举办“2023中国茶文化与空间美学论坛”“唐煎宋点非遗茶文化盛世之旅”等活动,是观众学习、体验茶文化的好去处。

(总台记者 刘天思 魏雨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赛颁奖和作品展在杭举行

中新网杭州10月14日电(童笑雨)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据悉,此次大赛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747名艺术家参赛,收集参赛作品943件/组。

  本届大奖赛评委会由9位来自不同国家、享誉国际的知名博物馆馆长、艺术机构负责人、艺术家、学者、艺术评论家等组成。经评委会初评和复评后,共有来自33个国家165位艺术家的165件/组作品入围进入现场终评环节。最终,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

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终评现场。英蓝供图

一等奖 Tinne Debruiine|比利时《联结》。英蓝供图

 17世纪,中国白瓷由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一路踏浪到达欧亚大陆,以其“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风靡欧洲,广受赞誉。法国人将明代德化白瓷称为“Blanc de Chine中国白”。

  随着时代流转,如何让“中国白”从一个地域的品牌成为全球化品牌?

  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回忆,当时他请教了国外一位博物馆馆长,对方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办大赛”,这样就能把全世界的艺术家汇集到一个平台,也能把“中国白”带向全世界。

  就这样,“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应运而生。

  据悉,“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推动陶瓷艺术的国际交流,推动陶瓷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举办至今,三届大奖赛共吸引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500余位陶瓷艺术家参与。

  作为本届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白明表示,这一国际性赛事,跨越了东西文化的历史殊途和语境差异,使公众以当下视角重新审视源于中国审美的陶瓷艺术。

  “借助本次大赛,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艺术家,竟然也能使用类似德化白瓷的材料,创造出无与伦比、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让人惊艳的作品。”白明认为,每一位参赛者都对“中国白”这一品牌进行了新的价值诠释,也为品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表示,“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不仅推动全世界陶瓷艺术的当代生发,也为中国艺术家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他提到,陶瓷文化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纽带。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无不陈列着中国瓷器。今天,我们领略文化传统,同时也应着眼当下和未来。陶瓷作品应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传承好传统材料、工艺、技法,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符合当代审美。大赛的举办不仅为“中国白”注入新的生命力,也为增进中西艺术家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据悉,本届大奖赛颁奖典礼将于2024年举行,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获奖及入围作品展将于10月15日在杭州英蓝中心对外开放。(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举行

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开幕式现场

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开幕式现场

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现场

10月13日,以“绿色云茶·天下普洱”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昆明滇池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茶博会在昆明滇池会展中心4、5、6号馆举办,规划展览面积30000㎡,设置展位1600个,汇聚600多家来自云南省十大名茶、云南省各地州市的茶企业,向社会集中展示云茶产业的绿色发展成效。

现场,云南“10大名茶”、八个州市名企名品和全茶产业配套,展品囊括普洱茶、红茶、绿茶等,以及茶具、茶器类、紫砂、陶瓷、工艺品、茶食品、茶服、新式茶饮等茶产业链衍生的上万类,精品咖啡展区首次亮相。

茶博会期间,将举办“三茶”统筹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茶咖对话、招商推介、茗星茶艺师大赛、人文美学空间等系列活动,为广大观众打造一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饕餮盛宴。在“三茶”统筹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全国茶界重量级嘉宾将共话云茶、共商对策、共谋发展,为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此外,老九好茶、小尹有好茶、康康茶庄、屈屈有好茶、曲靖老村长、姗姗茶叶、云南张嬢嬢等网红将全程直播带货,通过电商直播,助推云茶网络销售渠道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茶博会设置了“茶和天下·共享非遗”展区,集中展示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各级与茶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将进行展示交流,与茶相关的非遗工坊和非遗企业参加展示展销,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和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据了解,作为宣传展示云茶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茶博会已成功举办14届。多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茶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标准化种植生产、品牌打造、茶文化挖掘、边销茶供应等重点工作,推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茶叶面积、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普洱茶、滇红茶品牌驰名中外,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茶公用品牌第二名,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380亿元。

本届茶博会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承办。(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来源:中国日报

一场重要会议之后,总书记到千年瓷都看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前几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次来江西,到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总结当下,启迪未来,引人深思。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先后两次对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又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殷殷嘱托,一字一句,既是为千年瓷都擘画的发展蓝图,也蕴含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邃思想。

保护传承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的景德镇有冶陶史2000多年,官窑史1000多年,御窑史600多年。光阴流转,千年窑火渐渐熄灭,瓷都该往何处去?

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对瓷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考察调研中,每到一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谆谆告诫。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尊崇,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坐落于三坊七巷北隅的林觉民故居即将“一拆了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听闻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迁。时隔半年,故居修缮工程悄然动工……

翻开《福州古厝》一书,可以看到习近平作的序:“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保护文物也是政绩”——在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科学理念引领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创新发展

如何既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宏阔的思想,也有具体的方法。

2013年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2020年在广东潮州考察时强调,“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2022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考察时要求,“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2023年在江苏苏州考察时强调,“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实施,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今日的景德镇,在传承与创新、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断被“活化”,为千年瓷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文明互鉴

China,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宋青白、元青花、明色釉、清粉彩,一件件耀古烁今的精美瓷器,凝结着历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和载体,瓷都景德镇因此成为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金名片。

“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来非常少,这件藏品可以说是陶瓷中的熊猫。”2019年孟夏时节,面对来自“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的精美文物,习近平主席的妙喻,给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外国领导人留下深刻印象。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同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各方宾朋一起观看唐朝传统迎宾礼,邀法国总统欣赏古乐《高山流水》;参观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埃及卢克索神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述,既展现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又生动诠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带来的底气,我们正昂扬自信走在自己的路上。

策划:杜尚泽

撰文:施芳

编辑:韩文鋆

校检:朱利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视觉:虞东升 徐亮 李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