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开幕 推动茶文化普及与传播

昆明4月25日电 (记者 韩帅南)25日,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在云南昆明开幕。本届展会以“绿色云茶·天下普洱”为主题,将举办12场专业交流、新品发布和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4月25日,一位参展商在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上冲泡德昂酸茶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是中国茶业大省,世界茶树核心起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800万亩,产量58.6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在“202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品牌价值达83.53亿元,居第二位,品牌带动力、品牌传播力居首位;“滇红茶”品牌价值47.6亿元。普洱茶和滇红茶两大公共品牌驰名中外,成为云南茶产业的重要名片。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云南以“三茶统筹”为引领,通过政策激励和主体培养、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有效措施,实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全国第一。同时,坚持生态优先,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推动云茶产业以多元业态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我们期待与各位嘉宾共品普洱陈韵,感受‘越陈越香’的岁月馈赠;共探产业未来,在科技创新、文化融合、市场开拓中寻找合作机遇。”赖轶咏说。

4月25日,一位主播在第十七届云茶博览交易会通过直播介绍茶产品

 本届展会面积达3万平方米,开放3个展馆,参展企业500余家,展品类型涵盖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等优质茶类,覆盖紫砂、陶瓷、茶包装、茶机械、茶技术、新式茶饮等方面。展会现场还创新打造景迈山非遗主题展示区和云南茶叶新品展示区,以沉浸式体验集中呈现景迈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云茶博览交易会自2006年首展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成为普洱茶、滇红茶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茶商、茶叶爱好者和专业买家广泛参与。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十八届京港北京茶博会4月18日开幕:春茶唱主角,非遗添风彩

4月18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简称“京港北京茶博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作为“北方春茶旗舰展”,此次茶博会展览面积达 2.4 万平方米,共设置 1300 余个标准展位,吸引了 700 余家茶叶茶具企业参展 。其中,西湖龙井、恩施玉露、福州茉莉花茶、大佛龙井等 10 余个国内知名产区纷纷组团亮相,展示各地特色春茶。更有十数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亮相,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现传统制茶技艺的独特魅力,为这场春茶盛会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春茶唱主角,消费热度高

北京,作为全国春茶消费的重要风向标,在北方春茶市场占据着核心地位 ,吸引着各地茶商与消费者的目光。此次茶博会,无疑成为了春茶展示与交易的绝佳舞台,现场春茶消费热度持续高涨。

在西湖龙井展团,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杭州茶厂有限公司等10 家核心产区龙头企业带着 2025 年西湖龙井新茶展出,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品尝、咨询购买。

除西湖龙井外,大佛龙井、安康富硒茶、泰顺三杯香、霍山黄芽等各地名茶也纷纷亮相。大佛龙井凭借翠绿的外观和持久的栗香,吸引众多消费者品尝;安康富硒茶因富硒土壤孕育出的独特风味,让观众直呼 “喝到了大巴山春天的元气”;泰顺三杯香春茶在茶艺师的冲泡下,芽叶舒展,呈现 “一沉二浮三沉” 的美妙舞姿,不仅让消费者品味到春茶的鲜爽,更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

不少参展商表示,开展之后,前来咨询、购买春茶的消费者络绎不绝,成交量可观。一位来自浙江的茶商兴奋地说:“这次带来的春茶很受欢迎,尤其是几款明前茶。

非遗传承,为茶叶注入人文内涵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翟虎渠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文化破圈” 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而茶博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本届茶博会不只是茶叶盛会,更是非遗文化的展示舞台。

在西湖龙井展区,戚英杰、卢江梅、周生德等 10 位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齐聚现场,通过冲泡演示、产品讲解、品鉴互动等形式,与观众展开热烈交流。他们手法娴熟,从投茶、注水到出汤,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流畅,将西湖龙井 “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西湖龙井展团负责人介绍,今年特别安排十位非遗传承人同场展示,是希望通过非遗传承人与观众的互动,展现西湖龙井制茶记忆的“活态传承”。这种 “活态传承” 强调非遗在原生环境中的动态延续,让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通过实践实现传递、传播,保持其“活着” 的 “活力” 状态 。

同样的 “活态传承” 也在福州茉莉花茶展团精彩上演。非遗传承人王德星现场演示 “茶花拼和” 技艺,与北京茶客交流互动,演绎非遗魅力,展现非遗活力。

本次茶博会将持续至4月21日,为期 4 天,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中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北京京港环球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联合打造。现场展品丰富多样,涵盖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六大茶类等各地特色茶品 ,以及紫砂壶、陶瓷茶具、银壶、茶服等各类茶具及茶周边产品,还将举办宋式点茶斗茶大赛,“与子同袍茗动天下”汉服模特大赛,,万人评茶邀请赛等 10 余场活动,全方位满足茶友的多元需求。

第十八届京港北京茶博会不仅是春季茶交易的 “超级市场”,让消费者能够一站式购买到心仪的茶品与茶具,更是茶文化传播的 “立体课堂”。西湖龙井、福州茉莉花茶等展团掀起的非遗传承 “活态风”,既展现了大师们的匠心独运,又彰显了茶的多元魅力,为北京茶叶市场注入了文化与商业的新势能。

来源:东方网

赣江观澜:景德镇“文化磁场”何以历久弥新?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当周杰伦的《青花瓷》响起时,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到春雨绵绵的景德镇,当典雅的钴料蓝与纯净的瓷胎白交相辉映,便成就了元青花的百年佳话。

  不过,景德镇可不只有好瓷,还有好茶、好戏,穿越悠悠的历史长河,逐渐形成瓷文化、茶文化、赣剧文化等文化瑰宝,共同形成了景德镇独具特色的“文化磁场”。

  跨圈创作古窑复烧 让陶瓷文化“活”起来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热映,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动漫形象颇受观众喜爱,走进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许克文左手持杯、右手握笔,一笔一画之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国漫人物跃然“杯”上。

  “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青花与釉下高温颜色相搭配,把绘画、书法、陶瓷结合在一起。”许克文一边创作一边介绍,《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国漫文化的代表、瓷器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与潮流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希望借此创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小小的杯子握在手中,典雅素净、温润如玉,主体部分是俏皮可爱的哪吒形象,背景则是仙气飘飘的祥云,既可以观赏把玩,也可以执杯品茗,国漫人物邂逅青花瓷,这是独具匠心的跨圈创作。

  许克文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工匠艺人的缩影。据了解,2009年起,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就提出了“历代瓷窑炼就千年瓷都,系列复烧彰显中华文明”的口号,200多位工匠艺人坚守在手工制瓷生产线上。

  经过不懈努力,古窑先后复建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等13座历代典型瓷窑,生产出不计其数的古窑复烧产品以及其他优秀文创产品,圈粉无数外地游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保持它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我们通过古窑复烧让历史‘活’起来,向世界生动讲述陶瓷故事,彰显中华文明。”文博研究馆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说。

  因势利导扬帆出海 让浮梁茶“香”起来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揭开了浮梁茶业鼎盛一时的冰山一角。

  浮梁,位于江西景德镇市。《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当时全国茶叶税收总额的八分之三。

  民国四年(1915年),“天祥”茶号的浮梁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被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

  如何擦亮浮梁茶这一“金字招牌”?浮梁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成立了茶产业发展中心,出台了“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等,每年投入1100万元推动浮梁茶产业的产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相关活动,扩大“浮梁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图为浮梁茶农在采茶。程万海 摄

  2006年12月,“浮梁茶”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23年,“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3.07亿元。截至2024年,浮梁县共有茶企6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98家,茶园面积达20.65万亩,茶叶年总产量1.41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4亿元。

  随着“浮梁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江西浮梁贡茶叶有限公司、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等茶企加快扬帆出海步伐,通过自营出口、委托出口等方式,向东南亚、欧洲等地出口大宗茶800多吨,出口额突破300万美元,“浮梁茶”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香气四溢。

  中西结合改编名剧 让乐平赣剧“新”起来

  “喜今日孤王我,八十寿诞举国欢庆,怎奈是年华已逝不少年……”西方故事、中式舞美、赣剧饶河腔,这出由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创作演出的大戏,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

  为适应中国戏曲的艺术特点,适应观众的观赏习惯,赣剧《李迩王》根据中国观众审美习惯和道德观,将故事剧情假定为遥远的中国古代,强调家庭伦理道德与善良等主题。

  据了解,赣剧《李迩王》的创排,是继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赣剧院排演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杀宫遗恨》之后,古老赣剧与世界名剧的又一次握手。

图为赣剧《李迩王》剧照。乐平市赣剧团供图

  如何让传统戏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近年来,乐平市围绕“抢救一批濒危剧目、整理一批赣剧文献、推出一批赣剧精品、培养一批赣剧专才、认定一批传承基地、开展一批惠民活动”目标,不仅复排多部经典剧目、创排新剧《瓷心》等,还积极推进赣剧进校园、进乡村,全面普及推广赣剧文化。

  乐平市赣剧团团长程慧介绍,赣剧团现有演职人员66名,其中二级演(奏)员10人、三级演(奏)员36人,不仅有花脸胡海栋、花旦刘凡等“70后”中坚力量,还有花脸梁子杰、花旦刘瑛等“90后”青年力量,“80后”“90后”演员人数占总人数的60%,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接续努力,成功实现乐平赣剧薪火相传。

  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在景德镇市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上表示,将不断加强文化阐释、研究、宣讲、交流等专家队伍建设,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多领域演绎、多元化融合、多渠道展示、多语种讲解,让景德镇成为更具时代吸引力的“文化磁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茶缘·中巴友谊园”在巴西里约举行开园仪式

为庆祝中巴建交五十周年,“茶缘·中巴友谊园”16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内举行开园仪式。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巴西文化部部长梅内塞斯、巴西央行候任行长加布里埃尔等百余名中巴友好人士代表出席了开园仪式。

总台记者 曹璇:200多年前,首批中国茶农不远万里把茶树种和茶树苗带到巴西里约植物园,从此种下了中巴友谊的种子,如今,“中巴友谊园”的落成鼓励着两国人民在未来的交往中,把美好的友谊延续下去。

活动上,中巴嘉宾共同为“茶缘·中巴友谊园”剪彩,标志着中巴友谊园中“茶之道”展览正式开幕。

巴西文化部部长 梅内塞斯:中国文化传播到巴西,巴西文化在中国也得到认可。我认为这对我们双方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可以更多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

里约热内卢植物园园长 塞尔吉奥·贝塞尔曼:在巴西,我们说中国茶是Cha。我们欣赏很多茶,我们很喜欢中国茶。“茶缘·中巴友谊园”项目将是一个向所有巴西人展示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的机会。因为里约植物园每年接待约10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巴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