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开幕

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本届展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为支持单位。全国20余个主要产瓷区1000余家陶瓷院校、企业、个人展商参加此次展会。展览会现场,全国十大窑口、行业标杆50多家企业同台展示,通过首都窗口,向世界展现陶瓷大国文化魅力,将国际陶瓷艺术引入国人生活。

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开幕。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展会同期举办“成就与辉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精品联展,充分展示中国陶瓷工业近来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开展中国现代当代艺术陶瓷收藏精品创作高峰论坛、陶瓷工业创新发展和新媒体营销战略专家讲座,探讨新形势下新市场的新潮流、新趋势。

  展会设立高科技先进陶瓷专区,演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陶瓷魅力;多家产瓷区政府、国内陶瓷头部企业和陶瓷院所将在展览现场组织产品推介和新品发布会等活动,以期进一步盘活精品陶瓷资源,打通陶瓷市场交流通道。

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开幕。主办方供图

  展会还举办“景德镇百家名壶展”“景德镇百家艺术创作赏盘展”等专题展览,集中呈现中国陶瓷艺术家们守正创新的创作精神;开展陶瓷大集、寻宝集印、亲子陶艺等活动,让公众零距离感受陶瓷的无穷魅力。

  据悉,此次展会将持续到12月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世界的“中国白”展览亮相法国,品牌之路引发关注

11月12日,伴随着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的启幕,世界的“中国白” 展览开幕式在法国多维尔方济各艺术中心举办,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蔡战胜宣布开幕,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艺术总监蒂埃里·格里耶(Thierry Grillet)与“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发起人、资助人、英蓝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于志强致辞,并陪同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观看展览,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张善辉主持。

展览汇集了自2017年以来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三届获奖、入围艺术家及驻地计划艺术家的众多精彩作品,也有来自“中国白”故乡泉州市德化县的何朝宗款造像,吸引了全球艺术界和陶瓷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蒂埃里·格里耶(Thierry Grillet)致辞到“感谢海丝起点城市泉州为多维尔带来了这么令人激动的展览,感谢于志强先生用激情搭建了中西方文化的桥梁,我对展览的内容非常着迷,这是不容错过的展览,它呈现了从过去到现在、从神佛器具到当代作品、从传统工艺到当代艺术的三重传递。‘中国白’的艺术起源,以及由此而生历经数百年的创作演变,在来自13个国家的作品充满活力的对话中得到了当代性的诠释。你会发现艺术家们对这种极其脆弱的材料的无尽探索,多元的技艺与艺术表达在这里碰撞,我真诚的邀请您走进这里,走进‘中国白’。”

“Blanc de Chine · 中国白”,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名词,源于17世纪中国白瓷风靡欧洲的历史。福建德化是中国最早的制瓷地之一,有3700年历史。德化瓷莹润细腻、通透无瑕,是出海的先行者,早在宋元时期便从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点泉州乘风万里,大量销往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并开始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习俗的多元文化需求,生产风格迥异的陶瓷工艺品。明代的德化瓷代表了当时世界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以何朝宗“何来观音”为代表的瓷塑艺术风华绝代,法国人赞誉其为“Blanc de Chine · 中国白”。数百年来,“中国白”不仅代表了一种材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无尽之美的交流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它跨越不同地域与文明、穿越时光,为世界所共有。

作为“中国白”品牌的发起人和资助人,于志强分享了“中国白”德化陶瓷品牌之路的艰辛历程。他提到,德化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但一直沿袭传统工艺,自清代以来陶瓷艺术发展停滞不前,缺乏国际视野,瓷土资源不断衰减但陶瓷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落后,亦没有形成地域品牌。他认为产业升级,品牌先导,并为此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以明代德化白瓷的辉煌历史为背景,以“中国白”重塑德化陶瓷地域品牌的战略构想,将“中国白”与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法语词“Blanc de Chine” 作为西文译名结合,进行国际传播,推动德化陶瓷艺术观念与国际接轨,以“艺术赋能”促进产业升级。

2015年,针对上述状况,在爱国华侨于志强的倡导下,泉州市与德化县两级政府与其捐助的公益机构泉州瓷路发展中心,共同开启了“中国白 · 再出发”工程。2016年,在中法文化论坛的框架下,通过发起“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国白”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论坛三个实施项目,吸引了全球艺术家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了陶瓷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将起源于东方中国的审美再次带到世界舞台。

据悉,“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Blanc de Chine International Ceramic Art Award)已分别于2017年、2019年、2021年举办三届,共迎来5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余位艺术家的2243件作品;并先后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法国尼斯马塞纳博物馆等地举办世界的“中国白”展览。大奖赛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由博物馆、美术馆、学术机构、艺术史专家、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和国际著名陶艺家组成。大奖赛要求以不低于50%的白瓷材料进行创作,鼓励跨界,旨在汇聚全球优秀艺术家,以他们的视野、创造力和艺术手法延展陶瓷艺术的维度及深度,通过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具有当代陶瓷艺术前沿水准的、具有创新性的白瓷艺术作品并予以奖励。目前,大奖赛已成为继意大利法恩扎、日本美浓陶瓷大赛之后第三大国际性陶瓷艺术赛事,改变了中国陶瓷古国没有国际赛事的局面,并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赞誉和参与。

“中国白 · 再出发”也是一场新思想观念的“启蒙运动”, 德化作为“中国白”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的基地,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思妙想,至2024年已有美、英、法、意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艺术家来此创作。国际最前沿的陶瓷艺术创作发展趋势及艺术理念在交流、讲座、展览中被分享传播,拓展了学生、青年艺术家和当地从业者的国际视野,推动了德化陶瓷艺术创新观念的提升,提高了当地陶瓷产业的附加值,产值从2015年的237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577亿元。

“经过众多国内国际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政府的不断支持,“中国白”从一段辉煌的历史记忆被演绎为德化地域品牌,重新与世界对话,实现了从物质品牌、文化品牌到精神品牌的递增和升华。我相信,涅槃的“中国白”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会不断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走向未来”,于志强讲到。

火焰摇曳千年,“中国白”有阳光、时间、色彩、有温情,见证了中华文明在岁月涤荡中的蜕变与丰盈、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文明在求同中走向未来,艺术则在求异中获得生机,这里是德化的“中国白”,中国的“中国白”,世界的“中国白”。

来源:东方网

2023国际陶艺学会中国会员作品展览将于12月20日开幕

“瓷路今朝— 2023国际陶艺学会中国会员作品展览暨国际陶艺学术论坛”将于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1月10日在中国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举办。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国际陶艺学会(英文简称IAC)主办,国中陶瓷艺术馆承办,并得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内多家机构协办和支持。展览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陶瓷艺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当代陶瓷艺术的合作、创新与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背景下,本次IAC中国会员作品展览将通过一批中国陶瓷艺术家的新作品,展示活跃在中国陶瓷艺术舞台上的优秀艺术家们的思考和作为。展览将充分彰显IAC中国会员的创作水平和风格特点,体现其开阔胸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及对陶瓷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

当代陶瓷艺术是一门具有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的艺术。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本次“瓷路今朝——2023IAC中国会员作品展览”所展出的优秀作品,不仅将创造性地展示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反映当今的时代特征,也彰显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据介绍,本次展览已有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80多名会员踊跃报名参展,吕品昌、刘正、朱乐耕、黄春茂、郑宁、刘润福、戴雨享等众多著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上精彩亮相。

据悉,本次展览期间还将举行陶艺高端学术论坛,展览和论坛将首次利用元宇宙技术向全球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中国IAC会员可赴北京参加线下开幕式及学术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IAC会员可登入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元宇宙展览馆线上参会。学术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中外陶瓷艺术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国际陶艺学会(英文简称IAC),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官方合作机构,代表世界当代陶艺的最高水平。学会的宗旨是通过世界陶艺交流,鼓励文化融洽,为陶艺家、博物馆、画廊、收藏家、学校及其他专业机构提供交流和沟通机会,促进当代陶艺的发展。国际陶艺学会共有1000多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代表着来自各大洲的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国有113位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其中包括港澳台地区)。

协办支持机构: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