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举行

10月30日,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厦门启幕。

本届文博会总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1个文旅产业综合成果展和两岸文博IP授权展、工艺精品展、数字视听展、创意设计展四大主题展区,参展机构1000余家。其中设置了12个台湾地区主题馆,200多个台湾机构、行业协会、品牌企业,以及500余位专家学者、工艺大师、台青代表参展参会,集中展示台湾茶、漆艺、少数民族工艺、设计IP、文旅消费品等多元内容。

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是文博会展现的主题。在“闽台民艺传承特展”上,闽南布袋木偶戏与台湾“霹雳布袋戏”既同台竞技又形成联动,吸引众多嘉宾和参展商围观。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火到台湾,剧中同款民俗技艺“狮头旺”在展会期间精彩呈现。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成果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策展思路,10余位台青和居民共同演绎乡建乡创的故事,展现集美后溪村、翔安东园村、同安田洋村以及其他特色文旅村落。展区结合AI体验与舞台剧,以台青祖地寻根、新媒体联动、农房改造与民俗体验等,展现文化共融的合作成果。

非遗工艺一直是文博会的重要内容,“两岸工艺精品展”呈现了两岸工艺名家的众多匠心之作。展馆现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东伟带来作品《福船》,宋春国、郑春辉、郑世斌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带来《竹林观音》《山水之间》等工艺佳作。此外,文房四宝老字号店铺荣宝斋再次亮相展会,带来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作品、奇幻敦煌沉浸艺术展以及独立生活方式品牌“荣宝生活”,根据藏品设计的“绒宝斋”首次亮相文博会。

青年群体在创意产业中拥有极大的潜力和创作能量。展会首次打造“台湾Z世代融创馆”,汇聚14个台湾新锐品牌,涵盖香氛、陶艺、茶器、工艺品、瓷器、木作等品类,展示了台湾青年在生活美学及科技艺术领域的作品。

展会还设置了“两岸美食展区”,两岸40家名店推出日月潭红茶、台南蚵仔酥、卤肉饭等台湾美食。同期举办“非遗大师秀场”、非遗美食表演、两岸主厨PK秀、“金烟火奖”评选、“两岸美食·云上烟火直播季”等互动环节,让观众在美食的香气中感受两岸饮食文化的交融创新。

本次福建馆展区面积770平方米,汇聚全省百家优质文化企业、近千件匠心产品,涵盖出版、非遗、文创、数字文化、闽台融合等多个领域。展馆以“文化+科技”为主线,通过沉浸式场景、互动体验、直播带货、AI剧本游等创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馆首次集中展出两件“镇馆之宝”:一件是来自德化陆升集团的1:1白瓷汽车雕塑,创下“最大的汽车造型陶瓷雕塑”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德化陶瓷材料和烧制工艺的一次极限挑战和突破,也是对德化陶瓷文化和制作技艺传承及创新的全面展示;另一件是泉州市东星奢石博物馆的“天然夜明珠之王”,重达1吨,价值数亿元,是全球已知最大天然夜明珠之一。同期亮相的《百福》系列羊脂玉瓷茶壶,以百位名人“福”字墨宝为饰,融合手工雕刻与描金工艺,成为“福文化”的典雅载体。

在“非遗+科技”的创新实践中,福建馆让千年文化“活” 出了新模样。主舞台区,福建芳华越剧院带来“数字人+真人”同台演绎的越剧《红楼梦·读西厢》,展现传统戏曲的现代活力;全息投影技术还原闽台缘博物馆馆藏珍品,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国家创新平台中,博智机器人生动讲授《海洋文化十八讲》,推动海洋知识普及;福州大学带来曾与柯洁、聂卫平两位围棋世界冠军“交手”的“云机器人”智能围棋对弈系统,观众可在此与AI展开“脑力 PK”,体验传统围棋文化与智能科技的碰撞。

此外,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聚焦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首次设立数字视听展区,展示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最新实践。今年继续举办两岸文博IP授权展,汇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32家文博机构,促进文博领域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