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进城门过窑坡–岳州窑

  岳州窑是隋唐五代时期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址,位于湖南省湘阴,窑址分布在窑头山、白骨塔、窑滑里等地。湘阴在唐代隶属岳州,故名“岳州窑”。岳州窑瓷胎一般较薄、轻,胎色早期呈红或米黄,晚期灰白。釉色以青绿居多,釉薄而质细,玻璃质感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碎冰裂纹。有的器物胎釉结合不好,易脱落。器形有碗、盘、盘口壶、四系罐、瓶等。考古发掘在五代时期的堆基层内,烧窑工具几乎都为匣钵,说明当时岳州窑的制瓷工艺已较为进步。此外,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岳州窑青釉葵口碗   五代

民谣:“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进城门过窑坡。”据湘阴县志记载,宋前湘阴有个“瓦碎潭”,故此足以证明,湘阴历代有烧窑的历史。从多处窑址堆集层及汉晋墓发掘中,发现许多汉、晋、隋、唐青瓷器及青瓷片,证明先人有烧制青瓷的工艺技术且规模庞大,专家在“青竹寺”窑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纪年款布纹青瓷片(铭文“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此瓷片与原地窑址的青瓷器物一致,另其县城附近出土几处墓葬,出土了青瓷四系罐、油灯、碗、碟等都是“岳州窑”制器,同时一起出土了“大泉五十”“直百五朱”“太平百泉”“货泉”钱币,也可佐证该出土器系汉三国两晋器物。“岳州窑”胎质细腻、灰白,器形厚重,敲击有金属般声音,瓷化极高,青瓷开片,造型古朴美观、光洁;釉下荧光闪烁,玻璃质感强,唐代茶圣陆羽赞之“岳州瓷青、青则益茶”,唐诗人刘言史有诗云“湘瓷泛青花”,故此,专家认定,“岳州窑”为中国成史上最早青瓷当之无愧。

岳州窑青釉小罐   唐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

岳州窑青釉划花莲瓣纹盘口瓶   五代

“岳州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岳州窑曾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我们现在要把岳州窑传承并发展下去,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岳阳的本土文化和岳州窑相融合,比如岳阳楼、洞庭湖、江豚、麋鹿等。”课程上,周国防介绍了岳州窑的历史,以及近年来岳州窑烧制技艺的发展情况和岳州窑青瓷的创作历程,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岳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 唐

 据陆羽《茶经》中介绍,“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瓷釜中烹煮。大意是,首先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烧水,但不能全沸,待水泡微露时加入茶末。二沸时先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中以备用。所以“轻花”当指沫花中的细小茶花而言。由于岳州窑是唐代以生产青瓷茶具为主要产品的青瓷古窑址,所以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认为“湘瓷”当泛指唐代岳州窑产品而言。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