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宁夏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 感受老工业基地的“破茧重生”
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工人西街1号,一座由百年老厂蝶变而来的工业遗址公园,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9月16日,记者随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五市文旅部门协办的2025宁夏文旅高质量发展采访活动走入了宁夏石嘴山市的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这里,是承载着西北工业记忆的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它从一片闲置的老厂房,蜕变为集游览、休闲、研学、文创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景区,书写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生动篇章。

公园的前身,是1960年始建的神华宁煤集团原大武口洗煤厂。作为曾经西北地区最大的焦煤洗选加工企业,这座洗煤厂在半个多世纪里,为全国工业建设输送了大量能源,见证了石嘴山煤炭产业的繁荣,也沉淀了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记忆。2016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洗煤厂全面停产,厂房与设备逐渐沉寂。直到2019年,大武口区政府慧眼识珠,决定对这片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升级,让老厂区重焕生机。
经过精心打造,如今的工业遗址公园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构建起多元的功能空间。园内核心地标宁夏工业纪念馆,由洗煤厂原浓缩机房改造而成,2500平方米的展厅内,259幅图片、190件/套实物、13段视频资料,清晰勾勒出从1950年代到2000年宁夏工业从“第一度电、第一吨煤”起步,到多元转型的奋斗历程。而“石炭井号”绿皮小火车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乘坐这列1972年开通的列车穿越贺兰山腹地,仿佛能重温老矿工的通勤岁月。

此外,公园内还有诸多特色场馆与景观:贺兰山陶瓷艺术馆里,游客可亲手体验陶瓷制作,感受工业美学与传统技艺的碰撞;石嘴山数字非遗馆通过互动体验,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室外的“工字广场”“矿工雕像”,以及五湖四海路、自强不息路、时光走廊三条历史科普长廊,将工业历史与人文故事娓娓道来。
作为免费开放式公园,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全年向公众开放,仅贺兰山陶瓷艺术馆、石嘴山城市书房分时段闭馆。自2020年开园以来,这里先后获评“宁夏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大武口中小学学生研学基地”等称号,年均开展7次以上研学活动、5次社区科普活动。平日里日均接待游客200余人,大型活动期间最高日接待量达3万人次,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如今,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不仅是工业记忆的“保存者”,更成为文旅融合的“推动者”。它以工业遗产为纽带,让老厂房焕发新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