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深化合作 共建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

福州7月1日电 (叶秋云 王忆希)福州大学1日披露,该校校长吴明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当天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签署《福州大学—拉曼大学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并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此次合作是两校在2024年签署校级合作协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该联合研究院立足马来西亚,辐射东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聚焦膜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研究及产业应用,重点探索石墨烯精准分离膜材料、碳化硅陶瓷膜制备等技术方向,覆盖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预处理、工业污水处理等应用场景,同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福州大学—拉曼大学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架构下,马来西亚ISZA TRADE公司、英国万恩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福州大学、拉曼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构建跨国、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一体化平台。

  福州大学方面表示,该合作将促进中马在教育、科技与人才领域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探访义净遗迹

来到马来西亚吉打州,当地文化工作者告诉记者,在探访唐代僧人义净遗迹前一定要“四处走走”,沿着海岸线驾车,眺望日莱峰矗立海岸,目送慕达河蜿蜒入海。

  海拔逾千米的日莱峰是如灯塔般的地标,慕达河上船只运送货品频繁往来于内地和港口之间。这样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古吉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中转站,也是1300多年前,义净乘商船抵达吉打州并由此转赴印度的重要原因。

  义净是唐代高僧。公元671年,义净从广州出发,循海路赴印度求法,往返途中曾两度抵达古吉打。他被誉为中马友好交流的先行者之一。

  记者如当年义净海上航行一般,以日莱峰为地标一路驱车前行,来到设于古吉打王国遗迹布秧谷地质公园中的布秧谷考古博物馆。去年7月,由马来西亚国家团结部主办的“义净国际大会”期间,“义净登岸古吉打纪念牌”揭牌仪式在吉打州举行,布秧谷地质公园还专门设立“义净史料纪念走廊”,展示义净生平及其与吉打州的渊源。

  博物馆工作人员为记者指点,虽然“义净史料纪念走廊”展览已经结束,但“义净和中国元素”在博物馆内依然处处可见。在博物馆醒目位置的展板上,介绍了义净两度到达布秧谷地区的经历,这段记载显示出布秧谷地区当时作为对中国贸易节点的重要性。

  在博物馆的一处展区内,陈设着从此地出土的众多唐、宋、元代瓷器,其中一款三色瓷碗是唐代文物,制作颇为精美。工作人员介绍,布秧谷地区的木材、海产、矿产和香料受到中国商人青睐;同时,考古和文献研究证明,中国的纺织品、陶瓷等产品在布秧谷地区“被广泛使用”并传播到马来西亚其他地区和苏门答腊等地。

  离开布秧谷博物馆,记者来到双溪峇都古冶铁厂遗址。这些冶铁厂遗址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近年陆续被开掘出来。曾和考古工作者一起在遗址进行考察的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说,他比对过发掘出来的铁矿石,和义净当年描述的“其所爱者,但唯铁焉,大如两指”几乎完全一致。“这些最新考古成果证明了义净记载的准确性。”

  马来西亚考古学家莫达教授也表示,结合义净的记载,可以看出此处遗迹体现马来西亚“最早期的炼铁技术”。

  记者随后来到“义净登岸古吉打纪念牌”所在处——慕达河畔一处美丽的公园。纪念牌以中文、马来文和英文三种文字记录义净两度抵达吉打的历史,吸引游人驻足观看。

  当记者抵达吉打州探访义净遗迹时,当地寺庙弥陀院恰好举办图文展览,展示义净事迹和马中交流故事。该院负责人说,纪念义净正是为了展现马中之间绵延千年的友好交流。

  “义净堪称马中交流的重要先驱,他通过文字记载,让后人了解到古吉打王国当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贸盛况,了解到马来西亚先民的文化、生活场景。”吴恒灿说,这是今天吉打州和马来西亚民众不曾忘记义净的原因。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白·德化瓷”展会亮相马来西亚掀起“陶瓷热”

2023年2月11日“中国白·德化瓷”专题展会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金字塔购物中心盛大开幕。福建德化县35家陶瓷企业联合展出含大师艺术瓷、家居日用瓷、出口工艺瓷等高品质白瓷产品,全方位展示德化陶瓷的浓厚文化底蕴和精湛技艺。

2月11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城,民众参观陶瓷展览。冯慧薇摄

展会中,陶瓷艺术大师现场进行雕塑创作,精妙的手法和传神的作品让在场的观众也跟着屏息凝神,沉浸于东方传统艺术的美学之中;在摆满茶具、摆件、花盆和诸多文创陶瓷作品的展台前,外国友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各陶瓷企业也积极对接前来观展的各类贸易商、采购商、博物馆、收藏家等洽谈合作,还与当地陶瓷原料和供应链企业深入交流,探索开拓德化陶瓷产业新的供应渠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提供新的机会。

2月11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县长方俊钦(右4)与嘉宾在开幕仪式上合影。 冯慧薇摄

德化县县长方俊钦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福建德化的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德化陶瓷以白见长,因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润如玉而享誉世界,被赞誉为“中国白”,入选厦门金砖会晤国宴瓷和国礼瓷,被全球40多家著名博物馆收藏。

2月11日,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双威城,民众参观陶瓷展览。冯慧薇摄

方俊钦说,2022年,德化陶瓷产值突破500亿元。对德化来说,陶瓷既是主导产业,更是民生产业,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全县35.6万人中,每3人就有1人从事和陶瓷相关的工作。如今,德化陶瓷产业已形成瓷土开采、瓷泥加工、模具、釉料、花纸、成品、装备、包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陶瓷产品差异化发展,目前形成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大师瓷三大板块,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破题高科技陶瓷发展,成立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开展微晶玻璃陶瓷、陶瓷空气过滤器、陶瓷手机背板等产品研发。2023年,德化将启动实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五年行动计划,提高陶瓷产业高度和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把德化陶瓷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方俊钦表示,随着RCEP的落地生效,德化陶瓷制品对东南亚各国出口增长迅速,2022年德化与14个RCEP成员国家中的12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出口额增长1.5倍,对东盟国家出口额增长2.5倍,2022年1-9月,德化对马来西亚出口577万美元,同比增长324.29%。

此次展会为期三天,是德化县首次以陶瓷企业组团的方式出国举办专题展会。方俊钦说,

希望通过此次对接,充分地展示出“中国白·德化瓷”的浓厚文化底蕴和精湛陶瓷技艺,让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近距离感受“世界瓷都·德化”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魅力。

谈及选择马来西亚作为德化陶瓷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枢纽的原因,方俊钦表示,马来西亚优势明显,比如华裔人口较多且有一定市场、多元文化推动各族高接受度、多语优势能进军其他国家、经营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善、政策友善等。除了进军东南亚,马来西亚也能协助德化陶瓷更好地进军欧美市场等其他区域。换言之,若陶瓷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马来西亚则可以是陶瓷经济进军国际市场的“翻译官”与“催化剂”。

来源:德化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