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千公里,壤塘携非遗入京再赴北海之约

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恰逢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第二届“文化原乡福地壤塘”2025北京行活动29日在北海公园开启。壤塘携500余种工艺美术精品、文创产品亮相。

壤塘向北海公园赠送开放100周年纪念品——玲珑瓷白塔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携500余种工艺美术精品、文创产品亮相,涵盖绘画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编织印染工艺、堆(刺)绣工艺、木(石)雕工艺等。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唐卡绘制、手工编织等技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其中“唐卡+瓷绘”创新系列,由十余位唐卡画师驻场景德镇三年,将矿物颜料与高温瓷绘工艺结合,创作了一系列瓷板画。

  此次新增“现代设计+传统文化”板块,将唐卡的绚丽色彩融入日常饰品,把藏式编织的精美纹样融入时尚包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

展览现场观众络绎不绝

中共壤塘县委副书记阿旺介绍,壤塘意为“财神居住的地方”,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百个,建有传习所47个,还在上海、温州、景德镇等地建立传习基地23个。相较于2024年的200余件展品,今年展览展示的规模扩大至500余件。观众将看到壤塘唐卡画师绘就的雪域画卷,闻到以千年技艺制作的藏香,听到跨越千年时空的觉囊梵音古乐。

  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园长孙齐炜表示,1925年北海公园首次向公众敞开大门,从昔日皇家宫苑蜕变为人民共享的文化空间。百年间,北海公园始终与时代同行——从民国初年的公共化转型,到后来的修缮保护,再到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当壤塘的瑰丽非遗遇见北海的园林艺术,这不仅是汉藏文明的深入对话,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据悉,活动由中共壤塘县委、壤塘县人民政府与北海公园管理处、北京首旅旅行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将持续到6月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筑高原 攀高峰: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京开幕

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

2025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国好手艺展”秉持“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学术标准,自2017年首届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国内学界和业界誉为当前具有方向标意义的高水准展览。

此次展览汇集来自全国的110件(套)匠心之作,涵盖琢玉、雕镌、金工、髹饰、陶埏、织绣、编结、画绘等工艺美术门类,生动诠释了中国好手艺的内涵与价值,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手工艺传承创新的新风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洪俊、副院长刘宏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北京工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体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王洪俊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好手艺展以“高原”夯实根基,深耕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土壤,用“高峰”树立典范,凝练东方工艺语言,引领着赓续文脉、契合时代的审美范式。作为承担国家工艺美术科研、创作和非遗传承保护任务的重要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艺术为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创新时代文脉,攀登文艺高峰,引领好手艺真正成为滋养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

段体玉致辞强调,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行业交流的发展推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希望今后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国好手艺走向世界。

董占军充分肯定了中国好手艺展的学术价值,认为“新考工”标准是对新时代工艺美术创作规律的凝练,为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夯实了学理根基。好手艺持续发掘行业新锐与时代佳作,既是技艺传承的当代回应,也是工艺文化面向未来的新探索。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致谢表示,希望通过展览促进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艺术评论的有机统一,使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彼此助力、相互滋养。

杨志明对中国好手艺展自首届举办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予以高度赞誉,指出其为中国手工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杨志明郑重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为这场手工艺的盛宴拉开了精彩序幕。

下午,工艺美术行业专家、院校学者以及部分参展作者,围绕“筑高原 攀高峰——中国好手艺的未来坐标”主题进行了圆桌研讨和创作交流。参会者结合行业管理、政策支持、教育科研、设计创作的经验,从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才培养与教育、技术创新与融合、品牌建设与传播、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国际地位等方面,切实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好手艺的未来坐标”,为中华优秀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多元化的思路和建议。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还包括: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邵明红,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建新,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国忠,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奥林匹克中心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董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副院长张荣红,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副院长陈日红,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南,北京工美集团副总经理、总工艺师王晶晶,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白丽君,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院长刘金芳,以及部分参展作者、新闻媒体、学术媒体等。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景德镇窑口立明堂,高端陶瓷茶器“局外人”出圈

立明堂·局外人·陆羽

“李白、苏轼、陆羽、陶渊明、王羲之”,他们好像活过来了,进入到了一个陶瓷茶器里了。

最近,一款名叫“局外人”的景德镇高端陶瓷茶器,突然爆火了,来自于景德镇窑口立明堂,尽管它的售价,高达数千元,却依然抵挡不住粉丝们的购买热情。

“局外人”,来自于2020年的网络流行词,别人都在装蒜,偏偏你是 橘外人 。橘通局,也叫“橘外人”,立明堂开创性地将这一词汇,与东方文化精神相结合,将历代自由飘逸、潇洒肆意的名士入画,入茶器,与景德镇青花矾红彩工艺相结合,设计了“局外人”系列作品。

根据采访人员了解到的信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喝茶成为了年轻人在商务洽谈、朋友交流、自我悦己的一种健康方式,而更多人在高端茶器的选择上,景德镇陶瓷茶器,成为了主流喝茶的器物。

在2008年左右,就开始有很多景德镇窑口,在高端陶瓷茶器领域开始探索,其中就包含了“局外人”的制作方,景德镇窑口立明堂。

立明堂·局外人·李白

立明堂,是一家“明式青花”窑口,什么是明式青花?用喜欢立明堂的粉丝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属于拥有自己独特风格明青花窑口。

明朝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被称为明青花,是景德镇重要的青花瓷风格,更是景德镇青花瓷的审美巅峰。而立明堂,在明青花的工艺、风格、审美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并付诸于工艺成型,形成了属于立明堂创新风格的“明式青花”。例如在2012年,立明堂推出了“青花溻水花卉”,以明代青花溻水工艺为基础,加以青花分水技法以及模拟景德镇釉上彩的洗染技法,形成了属于立明堂独特的青花花卉。

立明堂·局外人·苏轼

而在2023年,立明堂在明式青花的基础上,引入了景德镇传统釉上彩,矾红彩,作为搭配,形成了当代青花矾红彩的审美范式,推出了“局外人”系列。

李白可以躺吊床上搁着脚、也可以坐在果实的叶子上,最讨喜的是让可以挂在树上打盹;陶渊明在青花果实间,竹杖芒鞋,正在溜达,或者头皮葛巾,拿竹杖勾着树枝,灵动趣味;苏东坡也抓着果实的枝头,正在荡着秋千,回头嬉笑看着我们。

立明堂·局外人

看到这里,可以明白,为什么景德镇高端陶瓷茶器,在近年年可以得到高速发展,获得广大的爱好者。当代的生活节奏,偏向于快节奏,而喝茶、欣赏陶瓷茶器,不仅能够让生活慢下来,让生活健康起来,更能够让生活充满着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和愉悦的氛围。

来源:东方网

华清宫携手景德镇 非遗柴窑宫喵葫芦开启传承新篇

当华清宫的霓裳羽衣化作鎏金柴窑御宝,当萌趣的宫喵家族跃然瓷面唤醒沉睡的唐韵,当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凝练出繁花似锦,2025年4月26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描金宝葫芦上留下惊艳注脚——“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是非遗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活化应用的生动实践,为华清宫打造全新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让”非遗宝物“走进日常生活的新路径。

古今融合——千年皇家园林与瓷都景德镇的梦幻联动

华清宫,这座见证了唐朝盛世繁华与浪漫爱情故事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宫廷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故事,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吸引着无数人探寻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与魅力。宫喵家族的加入,为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可爱的宫喵,以萌趣的形象再现历史的温度和灵动。

而家海窑,则由古法柴窑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家旺先生及其子胡海涛先生联手创办,传承千年不息的柴窑御瓷奥秘。本次梦幻联动诞生的宝葫芦名为“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是由八十岁高龄的胡家旺老先生亲自把桩,以福禄为核心寓意,将美好的祝福融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极致的匠心与智慧。胡海涛先生传承家海窑古法秘方,用原矿釉料手工配制,赋予陶瓷独特的色泽与质感;真金点绘、二次烧制,更是为蓝金宝葫芦增添了华贵与典雅。由90后组建的创新传承团队——凤囍福禄,立志将传统的吉祥寓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传递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

华清宫、宫喵家族、家海窑与凤囍福禄的跨界融合,不仅让古老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更通过现代创意与精湛工艺,打造出兼具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的作品,让传统文化以全新姿态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三大创新——拥抱多元传承,探索非遗活化

一个宝葫芦的诞生经过了景德镇制瓷的72道标准工序,历时60多天,从题材融合的创新到彩色釉工艺的实验与选定,再到描金工艺与霁蓝的创新结合,四个团队分工协作,才使得这个御宝顺利诞生。

“霓裳戏狸霁光鎏金柴窑宝御福禄” ,从命名上便充满巧思与文化底蕴:“霓裳” 一词呼应唐玄宗时期的经典舞曲《霓裳羽衣曲》以及杨贵妃的传奇典故,将华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戏狸” 则雅化宫喵形象,为葫芦赋予灵动鲜活的气质,让传统器物焕发出别样生机;“霁光鎏金” 四字精炼概括了其地理来源、独特釉色与精湛的描金工艺,尽显器物之美;“宝御福禄” 则是通过器型表达祝福,彰显出皇家气象。

家海窑胡海涛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本次合作源于我们多方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共同使命,华清宫承载盛唐气象和贵妃传奇,家海窑则是千年瓷都的非遗守护者。我们希望通过瓷与史的碰撞,让贵妃霓裳舞和宫喵家族的IP,跃然瓷上,让景德镇的窑火为西安的悠久历史注入全新的生命。这种碰撞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希望通过陶瓷语言重构盛唐美学。霁蓝如骊山夜空,描金似华清宫灯火,两地文化在器物上对话,让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非遗年轻化——多元化产品延续不熄窑火

创新性传承方面,此次合作打破传统非遗传承模式,将柴窑烧制技艺与华清宫景区文化深度融合。在保留柴窑烧制核心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华清宫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让柴窑技艺再次绽放新光彩。同时,这次活动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制作过程进行记录与传播,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非遗柴窑葫芦从原料选取、设计制作到烧制完成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以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次 “华清宫景德镇千年之约” 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康宁女士携团队也送上了一份来自川渝的诚挚祝福——双面刺绣福禄吊坠。绣工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葫芦双面运用平针、套针、滚针等技法,绣出灵动瑞兽与绽放繁花,一面寓意祥瑞护佑,一面象征富贵满堂,将双面刺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研讨会上,围绕“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融合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专家们以柴窑御宝葫芦、双面刺绣葫芦吊坠等创新成果为案例,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在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碰撞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思路,也为非遗文化落地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启发。

五一劳动节将近,把一生奉献给了柴窑技艺传承与突破的胡家旺先生,此时依然奋斗在一线,展现着热爱专注以及惊人的爆发力与韧性。他也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带来祝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西安华清宫和景德镇感受传统文化。像他一样守护非遗技艺的大师们,也需要年轻人用新思维、新方法加入接力传承的队伍,一同挖掘非遗在当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来源:信阳新闻网

毕加索作品亮相广西南宁 多维展现艺术巨匠非凡创造力

南宁4月26日电(张广权 陈冠言)4月26日,《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4月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布展现场,策展方向前来探馆的媒体代表讲解展品。陈冠言 摄

  本次展览以创造力为主线,设置五大单元,共展出百余件毕加索作品。这些作品涵盖其不同创作阶段,包括油画、硬笔画、版画、银盘和陶器等,多维度展现了这位艺术巨匠的非凡创造力。

  “从画家到毕加索”单元,以毕加索的早期作品为起点,追溯了他从一名传统画家成长为艺术巨匠的历程。在1907年前后,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共同开创立体主义(Cubism),打破传统单一视角的透视法则,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块面,并同时展现多个角度的观察结果,彻底改写了艺术史。

4月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布展现场,毕加索画作吸引参观者拍照。陈冠言 摄

  “和平蜕变”单元聚焦毕加索在1936年至1956年间的创作,深刻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战争时期,毕加索以夸张的线条、强烈的对比色彩和扭曲的形态,表达对战争的愤怒与痛苦。战后,毕加索的创作风格转向简洁明快,通过地中海田园风光以及和平鸽等意象,寄托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赞美。

  “灵感实验—器物”单元展示了毕加索在陶瓷艺术领域和银盘创作领域的突破性探索。在法国瓦洛里小镇,毕加索受到地中海风情的启发,创作了633件陶艺作品。他将解构主义与彩塑、绘画、拼贴等技法相结合,斗牛士、自然景致、女性形象等主题跃然陶上,色彩斑斓,形态鲜活。据悉,毕加索的银盘存世量极少,多由私人或博物馆珍藏。此次展出的1套23件银盘均由他亲自设计定制。

4月25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布展现场,策展方向前来探馆的媒体代表讲解展品。陈冠言 摄

  “渐入佳境”单元呈现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风格最为多元化的时期。他深化了立体主义的探索,同时融合了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古典艺术的元素。作品色彩鲜艳饱满,构图复杂大胆,展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深度。毕加索在这一时期还致敬了委拉斯开兹、戈雅等古典大师,同时回应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永恒的毕加索”单元聚焦于毕加索晚年的创作,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与存在的深刻思考。在这一时期,毕加索跨越了绘画、雕塑、版画等多种媒介,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作品。无论是抽象的表现还是具象的描绘,都能感受到他对自由与真实的永恒追求。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毕加索艺术生涯的回顾,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通过丰富的展品与精心策划的单元,观众既能领略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精神,又能发现不同文明间艺术语言的共通之处,搭建起广西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新桥梁。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3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宜” 跃千年】江西丰城:洪州窑火映古今,青瓷焕彩耀未来

千年窑火,一脉相承。4月23日,“宜” 跃千年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西丰城,探寻洪州窑的复兴之路。在铁路镇洪州窑碗泥岭,古朴的泥墙黛瓦与木梁陶瓷交织,勾勒出一幅穿越时空的制瓷画卷。工坊内,匠人专注制瓷,一件件瓷质细腻、色泽纯净的青瓷悄然成型;展厅里,洪州窑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甘泰之正娓娓道来洪州窑的 “前世今生”。

洪州窑作为 “唐代六大名窑” 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其始烧于东汉,兴盛于唐,窑火延续 800 余年,因唐代地属洪州而得名。如今的 “碗泥岭” 遗址,至今保留着一座仍在使用的老龙窑,一次可容纳烧制 1000 多件陶瓷。为保护古窑,团队开设新柴窑,每年规模化柴烧 10 次左右 。2019 年,甘泰之与团队在此复烧洪州窑青瓷,将传统莲花纹与忍冬草纹融合,融入现代简约时尚设计理念,让青瓷既保留古韵,又契合当下审美。如今,他们秉持 “做精不做量” 的理念,专注技艺提升,雕琢瓷器精品。

随着洪州窑碗泥岭青瓷传承研学基地的建立,这里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新阵地。每年超 2 万人前来开展研学活动,幼儿、青少年成为主力。研学期间,参与者在制瓷师傅指导下,体验和泥、作坯、绘图等工序,感受青瓷清幽雅韵,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洪州窑的复兴之火,正于丰城多地重燃。近年来,丰城大力推进洪州窑陶瓷文化振兴,印发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研究探底工作,既传承文化技艺,又推进产业化发展,致力于让洪州窑走进寻常百姓家。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首席传承人张华青指出,丰城瓷土储量丰富、元素多样,除代表性青瓷外,更能烧制出不少于 100 种釉色,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 年 11 月,丰城市在剑邑文化博览园创建洪州窑复兴基地,打造展示、烧制、产学研、青釉研制等多个中心。基地由丰城市文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张华青担任专业指导,全面梳理文化脉络,培育本土传承人,推动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在洪州窑产学研中心,丰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们专注练习和泥、拉坯、利坯,学生李海洋便是其中一员。他表示,因对制瓷感兴趣,借助学校与基地共建契机学习技艺,毕业后还将继续深耕。而在相邻的烧制中心,烤花、压坯、烧窑等工艺融合现代化设备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两年,张华青带领团队以洪州窑原始件为依据,采集土质复烧各时期釉色,目前已成功烧制出 50 多种釉色,产品类型丰富多元。未来,这些瓷器将通过直播间、体验课、定制化服务等渠道对接市场。正如张华青所说:“每一种釉色都承载着时代的审美与哲学,通过调整配方和技艺,洪州窑的色彩世界拥有无限可能。” 当古老的洪州窑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这传承千年的窑火,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中国日报网

110件(套)匠心之作讲述何为“中国好手艺”

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日前在京开幕,展览汇集来自全国的110件(套)匠心之作,涵盖琢玉、雕镌、金工、髹饰、埏、织绣、编结、画绘等工艺美术门类,生动诠释了中国好手艺的内涵与价值,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手工艺传承创新的新风貌。

  “中国好手艺展”秉持“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学术标准,自2017年首届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苏绣作品《九龙图》让人惊艳,作者运用精湛的刺绣技艺,以仿古真丝绢为底,巧妙地融合了平针、乱针以及创新的螺髻针法,通过精细的针法模拟传统笔墨效果,成功复现了南宋画家陈容所绘的纸本画作《九龙图》。

  陶瓷作品《如梦令》以古代词牌《如梦令》为创作灵感,塑造了三个古代文人形象,并将德化传统花卉、鸟兽塑作手法融入古代文人赏石、戴花、笑傲林泉的意趣之中,与德化白瓷纯净温润的色泽和质感完美融合,体现了创作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寻求德化瓷塑的当代发展之路。

参展作品。 主办方供图

  作为“中国好手艺展”发起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表示,“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意义在于,现代工艺美术作品不仅要和建筑、环境、陈设等现代居住环境相配合,更要讲究工艺与艺术的平衡,不是说一味追求细致就是最好的工巧。在他看来,中国人在所用的器物上都寄托了一种精神内涵,强调器物和人一样要气韵生动,要神完气足,这就是“器韵”。

  据悉,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将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至5月1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工艺美术双年展呈现创新与传统之美

北京4月23日电 (周锦麒)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正在举行的“时代匠心——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携手主办,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更集中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力量。

  本次工艺美术展征集作品多达2307件(套),经评审有809位作者的720余件(套)工艺美术精品展陈,作者中既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院校教授,以及中青年艺术家等新生力量。这种多元化的创作者阵容,为展览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创意与活力。

正在进行的“时代匠心——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集中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力量。周锦麒 摄

  展览内容涵盖玉器、陶瓷、织绣、漆器等十余个门类。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展陈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时间大多都集中在2020年以后,更加体现了新时代工艺美术创作人的匠心。

  时代匠心,既有应时代而生的创新性,也有顺匠心而存的历史性。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汝荣和其女儿钟婉尧于2023年制作的《穆桂英挂帅》陶塑,把传统戏服的服饰图案触入到陶艺创作之中,加上以绘画形式运用釉彩描绘图案,“以画入陶”也是作品的特色,绘画与陶塑结合独创了“绘塑技艺”。整个作品打破了石湾陶塑单纯的表现,综合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元素和平面与立体设计的巧妙结合,使得作品兼具具创新性和历史性,开创了石湾公仔制作的新领域。

正在举行的“时代匠心——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集中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力量。周锦麒 摄

  同样在创作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是《中华战舞》瓷塑,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溪瓷”烧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志荣创作,它通过瓷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歌舞”,这是一种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舞蹈通常在节日庆典中表演,象征着驱邪迎祥、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

  从湘绣《山中之王》到角雕《九州同庆》,双年展的工艺美术作品通过独有的形式,表达着对于国家的热忱,体现着淋漓的情感。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品与征集部的工作人员张子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双年展表达了中国工艺美术馆对于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也代表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新的一个水平。“它(双年展)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的致敬与回归,也能够看到创作者对于新形式、新材料,新工艺的一些探索。”张子璇说。

正在举行的“时代匠心——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集中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力量。周锦麒 摄

  展览中,无论是古朴的陶瓷、华丽的刺绣,还是典雅的漆器,都以其独特的造型、色彩与装饰,诉说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审美理念。它们不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技术与艺术的和谐共生。工艺美术,以其独有的方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承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彰显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创造力,值得世代珍视与传承。这场跨越时空的展陈,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品质家居吸引采购商选购

广州4月23日电 (记者 孙秋霞)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23日在广州开幕,本期以“品质家居”为主题,线下展览总面积51.5万平方米,展位数量24735个,参展企业10313家,展览题材包括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等。

4月23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在广州开幕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突出“大家居”概念。在建材及家具板块,首次设立集成房屋专区,展出活动房屋、模块化房屋、可拓展房屋等产品;在家庭用品板块,设计新颖的餐厨用具、日用陶瓷等琳琅满目;在礼品及装饰品板块,造型独特的家居装饰品、节日用品等吸引采购商选购。

  当日,记者在节日用品展馆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装饰品。上海东浩新贸易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苏锷告诉记者,本届广交会公司带来的展品以节日装饰品为主,包括圣诞倒计时立柜、圣诞音乐盒等,目标客户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我从20世纪90年代参加广交会至今,见证了公司客户从欧洲逐渐拓展到美国。针对欧美客户的使用习惯,我们设计了不同款式的圣诞礼品,价格均在20美元以内,希望今年在广交会能够认识更多的新客户。”苏锷说。

  在日用陶瓷展区,来自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地的参展商带来了款式多样的餐具、茶具、花瓶等。

  福建省德化臻南陶瓷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苏昆仑告诉记者,本届广交会公司带来了1000多个新品,包括工艺美术陶瓷、日用瓷以及树脂工艺品等,主要目标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当天上午已有多个采购商过来咨询洽谈,希望本届广交会能够成交更多订单。

  进口展方面,本届广交会第二期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262家企业参展,其中包含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179家企业,占比约68%。土耳其、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埃及、日本、越南、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展团,集中展示餐厨用具、家居用品、礼品及赠品、建材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