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陶瓷爱好者走进“青瓷之都” 技艺为媒促文化交流

丽水4月13日电(傅飞扬)“这次来龙泉,我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青瓷作品,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在浙江丽水龙泉市,来自比利时的陶瓷爱好者Erwin Petrus Malfliet接受采访时说,比利时工匠烧制瓷器以小型的电窑和气窑为主,而他在龙泉看到了采用传统工艺烧制青瓷的龙窑,“龙窑的外观像一条龙,内部空间也很大,我觉得非常震撼!”

  连日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的邀请下,来自比利时一家艺术学院的21名师生走进当地,沉浸式感受龙泉青瓷的魅力和奥秘。

2025年4月,来自比利时的陶瓷爱好者欣赏龙泉青瓷作品

龙泉素有“青瓷之都”的美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宋元,是与宋词、宋画等并列的“文化符号”,也是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青瓷是如何烧制的?”“这种器型的设计理念是什么?”“釉色为什么会不一样?”漫步龙泉青瓷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吸引了师生们的注意。

  在铁骨王文青瓷工厂,面对创新的釉色,师生们激动地讨论颜色的变化;在得道云青瓷工厂,龙泉青瓷的自动化生产流程让大家感叹不已;在古由文创青瓷工厂,造型独特的文创产品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龙泉青瓷从原料选择、制作成型到烧制,每个环节都值得研究。”来自比利时的陶瓷教师Marieke Pauwels说,这次龙泉之行,学生们充分感受了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魅力,为他们之后的创作打开了思路。

  “目前,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比利时PXL-MAD艺术学院已形成从学术讲座、展览竞赛到教育联盟、科研项目,再到全球陶瓷文化生态的多层级、跨领域协同合作。”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深入挖掘龙泉丰富的在地文化,策划系列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让龙泉焕发新的艺术活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走出国门!“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在比利时举行

分享2月22日,由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支持,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临时代办吴刚、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参赞高炜、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等9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活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崔素香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致辞

吴刚在致辞中表示,陶瓷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历史上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千年窑火不断,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本次展览展出的陶瓷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陶瓷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创新发展风貌。今年年初,比利时首相德克罗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元首会晤时,不约而同用“桥”作喻,期望加强中比中欧合作。相信此次展览将以瓷为桥,进一步加深比利时民众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了解,促进民心相通。龚毅在开幕式上表示,瓷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友好的纽带。中国景德镇的瓷器美轮美奂,名扬天下。崔素香在视频致辞中提到,作为闻名中外的国际瓷都,景德镇始终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传承陶瓷文化、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厚重文脉。积淀千年的陶瓷艺术吸引着数万名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景漂”,“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景象正悄然再现。期待通过本次展览,布鲁塞尔和景德镇两座文化名城能以瓷为媒、以瓷相交、因瓷而融,比利时民众能欣赏到瓷器的永恒之美,也诚挚欢迎比利时的艺术家们到景德镇游学创业。

吴刚、龚毅、席德威特共同为瓷器展的开幕式剪彩。开幕式后,中外嘉宾参观了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一件件耀古烁今的精美瓷器令大家赞叹不已。不少人表示将推荐家人和朋友前来观展,欣赏陶瓷艺术家的“妙笔绝技”和中国陶瓷的精美绝伦。

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3日,共展出来自30位景德镇陶瓷大师、教授、非遗传承人,6位长居景德镇的外籍艺术家,以及8家景德镇知名堂口老字号的共44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作品,通过“丝路航程、瓷语新境、华夏万彩、瓷上世界、协和万邦”五个主题,围绕中国陶瓷悠久的发展历史及交流互鉴历程、中国当代陶瓷创新发展面貌、中国文化的多民族性和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力、全球文明在陶瓷器物上的语言表达、中国“和平友好”“以礼相待”的发展理念等角度,展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据悉,景德镇正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来源:景德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