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来看陶瓷大王的“二次创业”

 转内销观察丨外贸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来看陶瓷大王的“二次创业”

  最近,大家逛网店或线下超市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里都出现了“外贸优品”专区。今年4月以来,在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冲击下,中国外贸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挑战之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

  从今天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转内销观察》,带您看无数个“外贸优品”专区背后,外贸企业如何凭借我国超大市场应对挑战,突出重围。

  在山东临沂,有一家从事陶瓷制造60多年的外贸企业,年产值超过4亿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陶瓷大王”。企业出口的产品中,40%都销往美国市场。面对外部挑战,企业决定开拓国内市场。全新的市场,全新的渠道,这条“二次创业”路,会有哪些挑战?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这个展台,是我们的今年新上的一种技术打印的产品。

  京东京喜厨具采销经理 郭财茂:我觉得这一块的产品,基本上就很符合我们想找的一些爆品。

  记者来到企业时,正赶上电商平台的采销员帮着企业建网店。挑款式,选尺寸,看透光度,一系列选品后,3分钟时间,企业的网店就搭建完成。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重点也想向国内市场来转变,在天猫、京东开旗舰店,来缓解这些压力。

  张斌,这家陶瓷企业外贸业务负责人。美国滥施关税,让企业感到不忿的同时,还有一些措手不及。做外贸将近30年,张斌说,这样的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堆在仓库价值上千万的货发不出去,仓管费、人工费每天都在支出,这让张斌压力倍增。但还有比这更棘手的事儿。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生产陶瓷的窑炉需要特定的温度,不能熄火,如果熄火以后,想回到特定的温度,需要都花费十几万。

  一边是发不出去的货,另一边是停不下来的生产线。

  等不起,也不想等。

一筹莫展之际,张斌接到了来自电商平台的电话,不到24小时,电商平台的驻企采销员已经从北京赶来,帮助企业搭建网店。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真的没有想到,京东的人会上门找到我,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出去,之前也知道国内电商发展迅速,但这次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速度。

  更让张斌没想到的是,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帮助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多方合力下,从未做过内贸的外贸企业,第一次建立起面向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

  眼看着能松口气了,张斌又遇到了新问题。

  在张斌看来,做了大半辈子的外贸生意,产品出口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等十多个国家,从宾馆瓷,再到航空瓷,每一个单品都是“王牌产品”,这销售“滑铁卢”似乎来得没有道理。

京东京喜厨具采销经理 郭财茂:很多产品都是卖往国外的,一些消费者的喜好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也会分享一些平台上现在国内比较受欢迎的款式和风格,看这些外贸企业能不能去做定向的生产。

  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消费习惯,对张斌来说,“转向”,就是走出原来的“舒适区”,开启一场艰难的跋涉。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市场确实难,再难你又怎么样呢?再难也得干,像我们生产线的窑炉一样,一点火就不能停。

  组织专门的电商团队,研究国内消费者喜好,设计更受消费者喜欢的小尺寸餐盘,推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盘子盲盒”,一系列尝试,网店的订单渐渐多起来。

  当然,“转向”并没有那么容易。

  几天前,通过网络渠道,企业拿到了一个客户的定制订单。但当对方提出具体需求后,张斌才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规格多,单量少,还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和样品即便被客户驳回十几次,但张斌却把这看作是重要的转变机遇。

  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部负责人 张斌:这应该是我们企业年轻人最集中的地方了,我们还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就是为了培养更高端的人才队伍,现在还开发AI设计图纸,包括RP(快速成型)等新技术的应用,希望能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各种需求。

  创新设计只是张斌迈出的第一步,就在记者采访的这几天,一批新设备陆续到厂投产,小到几块钱的橡胶圈,大到几百万的自动喷墨打印机。

现在,张斌已经与十多家电商平台签订了协议,超过30家国内客户签订私人定制的订单。

  在临沂,目前从事外贸生意的企业超过1200家,当地也在积极拓展这些外贸企业的国内市场,通过打造“临沂商城”品牌、搭建商贸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各类电商人才培训补贴等十八项措施帮助企业打通新的销售渠道。

  山东省临沂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 雒晓晓:市里正在组织临沂最大的一个商场,在商场里边设立外贸优品的专区,下一步我们还要对接更多的一些商场和超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五一”假期江西景德镇文旅市场火爆

 今年“五一”假期,江西省景德镇市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昌南里国际陶瓷潮玩小镇、瑶里景区等地人流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与开窑见宝、围观“无语佛”、体验陶瓷制作等活动,沉浸式感受景德镇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

  “开窑啦!”5月4日,随着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烧窑把桩师傅冯和平宣布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仿清雍正福寿纹橄榄瓶、仿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仿明永乐青花缠枝纹压手杯等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产品接连从古窑中取出,现场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图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见宝活动

参与开窑活动的苏州游客王雪笑着说,“我之前都是在网上看别人开窑,这次终于能够亲身体验了。现场开窑的感觉特别棒,看到这么多精美的瓷器,让我感觉这趟景德镇之旅很值得。”

  据了解,“五一”假期,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接连举办窑神童宾祭祀活动、明清御窑风火窑复烧点火活动、“景区好声音,唱响自然之旅”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无语佛’和他的‘同事们’搬家啦。”4月29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网红”罗汉雕塑“无语佛”,完成了它十年来的首次“职场调动”,亮相《泥火匠心瓷塑万象——景德镇近百年陶瓷雕塑展》。

图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内,游客在和“无语佛”合影留念。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供图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泥火匠心瓷塑万象》特展以“文物IP-场景重构-流量裂变”路径为指引,以明星文物“沉思罗汉——无语佛”搬家事件为创意支点,通过空间叙事重组、观众动线再造实现展览破圈,让更多文物被关注,让传统展陈焕发全新活力,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

  据统计,“五一”期间,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展教共振”为核心理念,以“六大展览+九项活动”的精彩呈现,打造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观展与实践并行的文化盛宴,累计接待观众约7.7万人次。

  “威武……”随着一声高亢的吆喝,身着古装的衙役们手持水火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登场。“五一”假期,景德镇市浮梁古县衙化身“人气收割机”,不仅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看,还有幸运游客被邀请上台参与表演,过了一把衙役瘾、师爷瘾,亲身体验古代公堂的威严与庄重。

图为景德镇市昌南里世界陶瓷潮玩小镇。昌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景德镇市通过“一域多特色”的布局,将非遗基因转化为体验场景,将传统技艺升级为消费IP,不仅构建起全域联动的文旅生态圈,更以差异化的内容供给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助推景德镇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风手工艺品在意大利诠释东西方文化交融

青瓷釉彩在佛罗伦萨的阳光下流转生辉,良渚纹样与文艺复兴之城相遇……5月1日闭幕的第89届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博览会见证了一场跨文明对话。在这一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手工艺盛会上,来自中国各地的百余件创新手工艺品,以传统与当代交融的姿态,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书写生动注脚。

  “传承上千年的越窑青瓷工艺和这西湖龙井茶,正是品味中华文化的绝佳搭配。”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甄景虎手持青瓷釉茶具,向外国观众展示这项非遗工艺品的独特花纹。现场绘画教学、品茶体验……展台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建德市铜师傅铜艺术品展台上,《变形金刚》里的标志角色“大黄蜂”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雕像各展风采;《功夫熊猫》铜像既保留动漫特征,又融入“失蜡法”铸铜工艺。展台负责人徐佳颖说,企业与全球数十个IP达成合作,用传统铸铜技艺讲述世界故事。

  意大利策展人劳拉·兰齐尼协助多个中方展台布展。她说,参展手工艺品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展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中国手工艺品参展为西方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从参观人数和观众的热情程度看,这种文化交流很受欢迎。”

  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生罗惠钰的个人展台,一个个别具创意的葫芦形挂饰引得游客驻足观看。据罗惠钰介绍,她的展品都是按照中国古风工艺品建模后,用工业级塑料作为原料,通过3D打印机制作而成。作品质地轻盈,遇光还能淡淡地闪烁,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当地观众弗朗切斯科说,他被各式各样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深深打动,购买了油纸伞、画扇以及手工项链等标志性中国手工制品,此行“收获满满”。

  在意大利手工艺品展区,也能惊喜地看到中国元素。在一个当地陶瓷工作室的展位,制作精美的白瓷器引得人们争相询价购买。品牌创办人桑德拉·奥利维耶里告诉记者,自己17岁去北京参加文化活动时第一次接触到陶艺并从此爱上了这门技艺,进而在2021年创立了个人的陶器工作室。

  “中国的陶瓷工艺为我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我的作品风格也深受中国传统陶瓷器具的影响。”在奥利维耶里眼中,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交融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本次展会为期7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30余家参展商,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匠心之作。

  那些跨越山海而来的东方器物,正与文艺复兴之都展开新的对话——当青瓷遇见大理石,当水墨晕染油画布,人们对美的永恒追寻,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温暖语言。

来源:新华网

探访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感受“小杯子”里的丝路文明

5月5日,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的“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上,近百件来通精品吸引游客观看。来通一词源于希腊,是一种角状杯,多为羊、牛、马、鹿等动物的头部造型,液体从上端进,从下端细小的口中流出。图为唐代三彩燕形杯。

5月5日,在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的“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上,近百件来通精品吸引游客观看。来通一词源于希腊,是一种角状杯,多为羊、牛、马、鹿等动物的头部造型,液体从上端进,从下端细小的口中流出。图为唐代三彩雁形杯。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强郑州调研 点赞文化创新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近日,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刘强一行赴河南郑州开展文化市场专题调研。在郑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原书记李水明、郑州文化市场行业协会会长娄保民等陪同下,刘强深入考察了艺术场馆、非遗传承基地、电竞数字产业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对郑州市文化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文旅融合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调研组首站考察升达艺术馆及郑州文化市场行业协会,该场馆集当代艺术展览与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通过举办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数字艺术展等活动打造郑州文化新名片。刘强详细了解场馆运营及协会工作情况,强调”要兼顾社会效益与市场活力,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

在耘芽陈式太极拳传习馆,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太极拳的现代教学体系,刘强指出:”武术非遗传承既要守住文化根脉,也要探索与健康产业、文旅体验的融合路径”,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在爱电竞酒店与联通云机房项目,爱电竞酒店董事长袁阳介绍,该企业通过”电竞+住宿+社交”的创新模式,年接待青年客群超20万人次,配套的云机房为电竞爱好者提供职业级硬件支持;在联通云机房,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5G+云游戏、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刘强在考察中指出:”电竞酒店作为新兴业态,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服务优势,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引导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强调文化市场要紧抓数字中国建设机遇,”用科技手段提升传统文化表现力,拓展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黄岗庙非遗小镇。大志影视基地负责人赵建亭介绍了基地建设情况及各类题材影视作品的拍摄场景。刘强指出:“影视创作要深挖地域文化资源,跟着微短剧去旅游,用镜头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

在郑州官窑陶瓷非遗技艺展区,娄保民介绍,团队研发的茶具、艺术品、老子像等系列陶瓷作品,将宋代官窑技法与道家文化元素结合,带动村民就业。刘强赞赏道:“非遗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培育更多‘文化IP+手工艺’的特色品牌。”

天风艺术馆内,非遗传承人巴云飞向调研组展示了他历时30年收集的3000余块汉代姓氏砖及其三雕拓片技艺。随后在德厚堂艺术馆与香境·香技艺非遗馆,调研组体验了古法篆香、传统拓片制作等非遗项目。刘强表示:”每一块砖都是中华姓氏文化的活化石”,建议”通过数字化建档、文创开发等方式,让沉睡的文物’说话'”,并强调”要构建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

来源:中国日报网

千年经典向新行丨烧制上等龙泉青瓷 “气氛”必不可少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英文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其中,“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远销亚、非、欧三大洲,成为第一批全球化的中国商品。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也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

  作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传承地,浙江龙泉溪头村保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态古龙窑群。这个“五一”假期,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开窑仪式。一抹梅子青,何以润千年?一起了解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五一”假期这两天,浙江龙泉宝溪乡溪头村相当热闹。慕名而来的游客,早早守候在陈家窑前,等待一场龙泉青瓷的开窑仪式。这里装着1000多件青瓷作品,历经近30个小时柴火烧制而成。

  龙窑,因窑炉依山而建,形似龙而得名。窑内位置不同,含氧量也不同,称之为气氛。匠人们把上等瓷品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当窑内温度升至1300摄氏度时,“气氛”达到高潮。虽然因为控温更准、釉色更稳定,液化气窑或电窑逐渐被采用,但柴烧龙窑的天成之美,依然无法被取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徐朝兴:烧龙窑一直延续下去已经好多年了,让大家全方位了解龙泉青瓷,千万不能忘记龙泉的根与本。

  跳刀:千“线”万“点”“笔”耕不辍

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宋代,龙泉窑开创了著名的哥窑和弟窑,龙泉哥窑也成为“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曾现“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织”的盛况。

龙泉青瓷取材于龙泉本地的矿石和高岭土,历经配料、成型、修坯、装饰、素烧、施釉、装窑、烧成等工序后,方可制成。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工匠的技艺。比如装饰阶段的跳刀技法,技术高超的匠人,每秒可刻出多达500道的刀痕。83岁的徐朝兴,整日泥巴、刻刀不离手,练出一手跳刀绝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徐朝兴:老一辈用脚踩的设备有缺陷,跳刀跳不起来,断断续续的,没有规律。我真正掌握跳刀是2000年,我们要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冰裂纹:纹片如冰破裂 裂片如鱼鳞

如今在龙泉,有一群喜爱青瓷的外地年轻人,也加入生产制作、销售、设计一线。他们成立工作室、入驻青创园,也被称作“龙漂”。来自河南的创业青年朱旭,最近正带领团队赶制一批定制的青瓷签字笔。引入数字建模、3D打印等技术后,图纸打样时间被大大缩短,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可能。

青年创业者 朱旭:传统的工艺是把它拉制起来,然后再用刀去修。但是现在电脑通过线条绘制,一下就可以成型。做得生活化、普及化,让更多人体验到龙泉青瓷的魅力或者价值。

  从历史走向未来 从中国走向世界

从频繁亮相G20杭州峰会、APEC峰会、进博会,到“三叶草燔瓷香插”搭上长征五号环游太空;从北京冬奥会奖牌上融入龙泉青瓷冰裂纹元素,到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门惊艳亮相;从成为国宴用瓷,到进入寻常百姓家。龙泉青瓷,正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春和景明 盛世名坊:2025名坊新品联合发布会暨景德镇名坊园春季盛典盛大启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工业旅游深度融合,由景德镇名坊园服务中心主办、江西杉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商银行景德镇分行冠名、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文旅频道支持的“春和景明 盛世名坊”2025名坊新品联合发布会,于4月28日上午10时在昌南新区名坊园大广场盛大启幕。此次活动以“陶瓷+”跨界创新为核心,通过政企联动、全民参与、产业赋能,全方位展现千年瓷都的文化传承活力与现代产业魅力,为景德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景德镇市政府党组成员、昌南新区党工委书记余立新,景德镇市政协原主席、景德镇市非遗协会会长张春萍,工行江西省分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周文涛,景德镇市文联党组书记胡丽萍,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霞,工行景德镇分行领导曾志锋、王新良,景德镇市城投集团领导朱查顺,昌南新区领导张国亮、黄发金、王俊祥、罗志伟,中国旅行社协会融媒体中心主任周知伟等出席活动。

发布会上,罗志伟、王新良先后致辞,对名坊园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关键平台的地位给予肯定,并指出本次活动是落实“工业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共同繁荣”战略的重要举措。

除了春季主题展示秀,活动当天还有非遗工匠现场创作、陶艺DIY体验、名坊新品展、文旅经济发展分享会、盲盒抽奖、丹鹿集开幕式暨2025当代陶瓷绘画研究展、房车露营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点亮名坊园文旅新体验,打响了名坊园“千馆之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为景德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4月28日起至5月28日,名坊新品展将持续一个月向公众开放,市民游客可前往领略陶瓷艺术的创新成果。

来源:东方网

台青在江西:在千年瓷都遇见“瓷茶情缘”

 “台湾乌龙茶香气馥郁又轻盈如春雾,武夷岩茶则有较重的焙火香,庐山云雾喝起来似有‘江西小炒’的锅气,而西湖龙井则能感受到杭州的秀气。”正是春茶争鲜上市好时节,定居在江西景德镇的台湾青年陈奇桢在茶香氤氲间说起自己与大陆的“瓷茶情缘”。

陈奇桢在茶室内泡茶。

陈奇桢的父亲是台湾早期的陶艺创作者,从手捏壶到釉里红碗再到现代磨釉,陈奇桢见证着父亲始终追求“用器物传递美”的过程。受家庭熏陶,陈奇桢自幼便接触陶瓷与茶叶。2009年,她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了“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

  “景德镇有许多年轻且充满创意的陶艺家,也有立足仿古创新的匠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艺术家,这里的创作生态令人着迷。”在陈奇桢的回忆中,她刚到景德镇时,这座城市似乎还未褪去工业城市的粗粝感。但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力量加入景德镇,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让她留下来的理由。

陈奇桢介绍父亲的陶艺作品

 “学茶最初是为了更好理解茶器,但茶叶丰富的香气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彻底征服了我。”在陈奇桢看来,瓷器与茶叶,本就无边界,小小的一片茶叶里却内含乾坤。

  现如今,陈奇桢在景德镇一家公司负责茶叶采购的把关与评鉴。正值春茶上市,陈奇桢最近把时间都交给了跑茶山、与制茶师交流以及鉴茶上,有时自己也参与制茶。

  在陈奇桢的茶室内,茶园刚刚送来的一批新茶正等待着评鉴。四个专业的评鉴杯在桌上一字排开,茶汤的汤色、茶叶的香气与形态一目了然,经过一轮轮评鉴,最佳状态的茶将会送到消费者手中。

  “茶也是我认识大陆的媒介之一。”陈奇桢称,不论是离景德镇近的浮梁红茶,还是距离较远的凤凰单丛茶,跑茶山、寻茶香现在是她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座茶山也让她见识到了大陆各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每种茶叶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也有最适合自己的制茶方法,像台湾的冻顶乌龙就是独特风土与工艺的结晶。”陈奇桢表示,想把这缕台湾的“清香”带给大陆茶友,也期待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茶叶与制茶工艺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与自己的茶艺老师一样,陈奇桢如今也常常往返海峡两岸。在她看来,不论是何种文化与技艺,都需要不断交流,如果一直墨守成规,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在与大陆茶友及制茶师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更多灵感、了解了更多知识。

陈奇桢在镜头前为大家介绍台湾茶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台湾的四季春茶,这是一款高山乌龙茶。”自称是i人(性格内敛)的陈奇桢如今每周都会定期直播,她表示,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把这当成是自己与年轻消费者对话的窗口。

  “还有很多茶山等着我去探索,现在想专注于制茶与品茶。”谈及对未来的打算,陈奇桢表示,自己期待两岸之间的茶文化能有更多交流。

来源:中国新闻网

跨越两千公里,壤塘携非遗入京再赴北海之约

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应妮)恰逢北海公园对公众开放100周年,第二届“文化原乡福地壤塘”2025北京行活动29日在北海公园开启。壤塘携500余种工艺美术精品、文创产品亮相。

壤塘向北海公园赠送开放100周年纪念品——玲珑瓷白塔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携500余种工艺美术精品、文创产品亮相,涵盖绘画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编织印染工艺、堆(刺)绣工艺、木(石)雕工艺等。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唐卡绘制、手工编织等技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其中“唐卡+瓷绘”创新系列,由十余位唐卡画师驻场景德镇三年,将矿物颜料与高温瓷绘工艺结合,创作了一系列瓷板画。

  此次新增“现代设计+传统文化”板块,将唐卡的绚丽色彩融入日常饰品,把藏式编织的精美纹样融入时尚包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

展览现场观众络绎不绝

中共壤塘县委副书记阿旺介绍,壤塘意为“财神居住的地方”,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百个,建有传习所47个,还在上海、温州、景德镇等地建立传习基地23个。相较于2024年的200余件展品,今年展览展示的规模扩大至500余件。观众将看到壤塘唐卡画师绘就的雪域画卷,闻到以千年技艺制作的藏香,听到跨越千年时空的觉囊梵音古乐。

  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园长孙齐炜表示,1925年北海公园首次向公众敞开大门,从昔日皇家宫苑蜕变为人民共享的文化空间。百年间,北海公园始终与时代同行——从民国初年的公共化转型,到后来的修缮保护,再到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当壤塘的瑰丽非遗遇见北海的园林艺术,这不仅是汉藏文明的深入对话,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据悉,活动由中共壤塘县委、壤塘县人民政府与北海公园管理处、北京首旅旅行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将持续到6月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筑高原 攀高峰: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京开幕

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

2025年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好手艺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国好手艺展”秉持“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学术标准,自2017年首届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国内学界和业界誉为当前具有方向标意义的高水准展览。

此次展览汇集来自全国的110件(套)匠心之作,涵盖琢玉、雕镌、金工、髹饰、陶埏、织绣、编结、画绘等工艺美术门类,生动诠释了中国好手艺的内涵与价值,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手工艺传承创新的新风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洪俊、副院长刘宏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北京工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体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王洪俊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好手艺展以“高原”夯实根基,深耕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土壤,用“高峰”树立典范,凝练东方工艺语言,引领着赓续文脉、契合时代的审美范式。作为承担国家工艺美术科研、创作和非遗传承保护任务的重要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艺术为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创新时代文脉,攀登文艺高峰,引领好手艺真正成为滋养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

段体玉致辞强调,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行业交流的发展推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希望今后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让中国好手艺走向世界。

董占军充分肯定了中国好手艺展的学术价值,认为“新考工”标准是对新时代工艺美术创作规律的凝练,为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夯实了学理根基。好手艺持续发掘行业新锐与时代佳作,既是技艺传承的当代回应,也是工艺文化面向未来的新探索。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致谢表示,希望通过展览促进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艺术评论的有机统一,使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彼此助力、相互滋养。

杨志明对中国好手艺展自首届举办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予以高度赞誉,指出其为中国手工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杨志明郑重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为这场手工艺的盛宴拉开了精彩序幕。

下午,工艺美术行业专家、院校学者以及部分参展作者,围绕“筑高原 攀高峰——中国好手艺的未来坐标”主题进行了圆桌研讨和创作交流。参会者结合行业管理、政策支持、教育科研、设计创作的经验,从文化传承与保护、人才培养与教育、技术创新与融合、品牌建设与传播、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国际地位等方面,切实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好手艺的未来坐标”,为中华优秀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多元化的思路和建议。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还包括: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伟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邵明红,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任建新,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国忠,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奥林匹克中心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董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副院长张荣红,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副院长陈日红,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南,北京工美集团副总经理、总工艺师王晶晶,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白丽君,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院长刘金芳,以及部分参展作者、新闻媒体、学术媒体等。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